郑州师范学院是几本院校?

如题所述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郑州师范学院坐落于黄河之滨,嵩山之麓的河南省省会郑州, 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河南省立郑州师范学校。2001年,郑州第二师范学校并入郑州教育学院;2002年3月,郑州教育学院与郑州师范学校合并建立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在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成立郑州师范学院。

学校学科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现有本科专业31个,专科招生专业12个。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9万余人。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英、加、俄等9个国家的12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与白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开展合作办学。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和“河南省教师教育先进单位” 等荣誉称号。并荣获2011年度“河南省本科院校综合实力20强”、2012年度“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2013年被誉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教育教学先进集体,2014年获得“高校科研实力与考生择校”大型公益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2015年荣获河南应用技术类型十佳示范高校和2016年荣获“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典范高校”等称号。


郑州师范学院王牌专业名单


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国家级+省级)

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特殊教育


4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

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小学教育、音乐学、英语、特殊教育

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


1、特殊教育专业
主干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解剖生理学、特殊教育导论、盲童心理与教育、聋童心理与教育、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儿童病理学、特殊儿童康复、特殊教育技术等。
培养目标
特殊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以中国高等教育定位和特点为参考框架,同时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和该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教育创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教育及管理机构胜任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广播电视学
主要课程: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或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电视摄像、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播音主持艺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初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相近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媒体创意广播电视编导国际文化交流
培养目标
广播电视学专业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以中国高等教育定位和特点为参考框架,同时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阅观,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方向,具有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及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师资力量

据2019年学校官网显示,学院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58人;具有博硕士学位的教师94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中原教学名师、河南省教学名师等37人。

教学建设

据2019年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学院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训计划改革项目1项,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4个,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立项2项、省精品资源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项、省级优秀课程2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4项、省教学改革成果奖7项、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133项、省教师教育成果奖15项;建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个。

学术科研

据2017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成立了教育科学、中原文化、生物技术、软件科学、3S、戏曲等6个研究所和河南省特殊教育、郑州市兰花工程技术、郑州市残疾人教育工作3个研究中心,建立了郑州市廉政文化研究基地、郑州市社会科学普及教育研究基地。

2005-2011年,学校立项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近150项。“十二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300多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多项。校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903篇、专著26项,获得专利53项。在EI、SCI上发表论文32篇。获2015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16项第三届河南省自然科学学术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

2016年,学校获得河南省教育厅2016年度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3项、二等奖6项;获得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5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