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国家标准都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中国白酒按国家标准分为3类:

1、固态法白酒

用纯粮食在窖池里发酵,呈固态,故名。这也是传统酿造法。粮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微生物(酒曲)把淀粉转化为糖,把糖转化为酒精。粮食还含有脂肪、蛋白以及很多种微量的其他有机成分,它们或被微生物转化,或与酒精反应,或者相互反应,生成几百种有机分子。

1瓶固态法白酒,酒精和水占98%,几百种有机分子占2%。酒的优劣,不决定于那98%,只决定于这2%。这2%中,最重要的是酯类。酯类分子有大有小,酯类大分子是这样产生的:微生物把脂肪转化为脂肪酸,再转化为脂肪酸酯。脂肪酸酯不溶于水,溶于酒精,酒精度高则溶解度高,酒精度低则溶解度低。1瓶固态法白酒,脂肪酸酯大分子溶在酒精里,所以酒是无色的,如果兑水,酒精度降低,则脂肪酸酯大分子析出,于是呈白色浑浊。这是鉴定固态法白酒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2、液态法白酒

以富含淀粉、糖类的原料加曲、加水发酵,呈液态,故名。其发酵产物基本是酒精,其他有机分子微乎其微。食用酒精企业也是这样发酵的,所以国家标准允许白酒企业直接利用食用酒精。因为食用酒精不含其他有机分子,所以国家标准又允许勾兑香精以改善口感。勾兑的香精都是小分子,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很高,有的甚至也溶于水,所以,液态法白酒对水后不会有析出,不会呈现白色浑浊。

3、固液法白酒

30%固态法白酒+70%液态法白酒。但是绝大多数酒企加的固态法白酒都不够30%,即便加够,兑水也仅呈现微微浅蓝。

为了遏止白酒标签欺诈消费者,2013年11月28日,国家食药监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液态法白酒标签必须标注食用酒精、水、香精,不得标注粮食;固液法白酒中必须有30%的固态法白酒,标签只标注粮食是不行的,也要标注食用酒精、香精。

白酒生产大省四川更进一步,从2015年10月1日起,四川省施行新的《酒类管理条例》,规定:瓶装白酒标签应标注是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还是固液法白酒;年份酒标签应标注所含“陈酿酒”的比例和贮存年限,厂内应保存材料、资料以备追溯、查验。


扩展资料:

⑴、感官。白酒质量的优劣主要通过物理、化学分析和感官检验的方法来判定,正确的反映出酒的色、香、味的内容,必须依靠人的感官鉴定。白酒的感官质量包括色、香、味、格四个部分。要通过眼、鼻、舌三方面的形象来判断酒体。

⑵、酒精度。在20℃时,100mL酒样中含有酒精的毫升数或100g酒样中含有的酒精的克数。

⑶、固形物。白酒固形物是指在100~105℃下测定,经蒸发排除乙醇、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组分后的残留物。

⑷、甲醇。国家标准规定,以粮谷类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过0.6g/L,以其他原料生产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过2.0g/L。(甲醇指标按 100%酒精度折算)

⑸、铅。国标规定,60%vol蒸馏酒的铅含量不得超过1mg/L(以Pb计)。铅超标会引起中毒。 

⑹、锰。卫生标准要求锰在酒含量中,不得超过2mg/l(以Mn计)。锰是人体正常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锰进入机体可引起中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7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5

1、产品标准
GB/T10781.1-2006 浓香型白酒,第1号修改单;GB/T10781.2-2006 清香型白酒GB/T10781.3-2006 米香型白酒;GB/T14867-2007 凤香型白酒;GB/T16289-2007 豉香型白酒;GB/T20823-2007 特香型白酒,第1号修改单;GB/T20824-2007 芝麻香型白酒;GB/T20825-2007 老白干香型白酒;GB/T 23547-2009 浓酱兼香型白酒 ;GB/T 26760-2011 酱香型白酒 ;GB/T20824-2007芝麻香型白酒;GB/T20825-2007特香型白酒;GB/T20821-2007 液态法白酒;GB/T20822-2007 固态法白酒;GB/T 26761-2011 小曲固态法白酒;NY/T432-2000  绿色食品 白酒;GB/T18356-2007 地理标志产品  贵州茅台酒;GB/T19327-2007 地理标志产品 古井酒;GB/T19328-2007 地理标志产品 口子窖酒;GB/T19329-2007 地理标志产品 道光廿五贡酒;GB/T19508-2004 地理标志产品 西凤酒;GB/T18624-2004 地理标志产品  水井坊 ;GB/T19961-2005 地理标志产品 剑南春酒;GB/T 22735-2008 地理标志产品 景芝神酿酒 ;GB/T 22211-2008 地理标志产品 五粮液酒;GB/T 22736-2008 地理标志产品 酒鬼酒 ;GB/T21820-2008地理标志产品 舍得白酒;GB/T21822-2008地理标志产品 沱牌白酒;GB/T22041-2008地理标志产品 国窖1573白酒;GB/T22045-2008地理标志产品 泸州老窖特曲酒;GB/T22046-2008地理标志产品 洋河大曲酒;GB/T21261-2007地理标志产品 玉泉酒;GB/T21263-2007地理标志产品 牛栏山二锅头GB/T 22735-2008 地理标志产品 景芝神酿酒;GB/T-2010地理标志产品 汤沟酒;GB/T19331-2007地理标志产品 互助青稞酒;DB31/T 384-2014地理标志产品 崇明老白酒;GB/T 19961-2005/XG1-2011 《地理标志产品 剑南春酒》第1号修改单 ;GB/T 18356-2007/XG1-2011 《地理标志产品 贵州茅台酒》第1号修改单 ;GB/T 23546-2009 奶酒。

2、地方标准
DB13/T306-1997 新型白酒;DB14/T80-1996  新型白酒;DB15/T253-1997 新工艺白酒;DB22/T221-2000 吉林烧酒;DB23/T308-2002 清香型白酒;DB50/T15-2001  小曲酒;DB53/T092-2008  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 ;DB52/526-2007  酱香型白酒(备注,贵州地方标准);DB52/  -2008    董香型白酒 。

3、方法标准
GB/T10345-2007 白酒分析方法;GB/T5009.48-2003 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12-2003  食品中铅的测定;GB/T10346-2006 白酒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GB/T 394.2-2008 酒精通用分析方法;GB/T12496-1999 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QB/T 4257-2011 酿酒大曲通用分析方法;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

4、实验室
GB/T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GB/T1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实验方法;GB/T601-2002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602-2002 化学试剂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603-2002 化学试剂 实验方法中所有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5、卫生标准
GB2757-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配制酒;GB2715-2005 粮食卫生标准;
GB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12493 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14880-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1-1994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6、环境标准
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说明。

7、包装标示

GB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0344-2005 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已作废);GB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0346-2006 白酒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GB6453-2008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T5738-1995 瓶装酒、饮料塑料周转箱;GB12023 塑料打包带;GB18455  包装回收标志;绿色食品包装通则;产品标识标注规定。

8、原辅料
GB1350-1999 稻谷,第1号修改单 ;GB1354-2009 大米;GB1351-1999 小麦;GB/T8231-2007 高粱;GB1353-2009 玉米;GB/T10460-2008 豌豆;GB/T11760 米大麦;GB/T7416 啤酒大麦;GB/T86092008 工业用甘薯片;GB/T8232-2007 粟 ;QB/T 4258-2011 酿酒大曲术语;QB/T 4259-2011 浓香大曲 ;GB10343-2008 食用酒精;GB/T20866-2007 食品加工用酵母;QB1805.1-93 工业用α-淀粉酶制剂;QB1805.2-93 工业用糖化酶制剂;QB1805.3-93 工业用蛋白酶制剂;QB/T1803-1993 工业用酶制剂通用实验方法;
QB/T1804-1993 工业用酶制剂通用实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QB/T2088-1995 食品工业用助滤剂 硅藻土;QB1805.3-93 工业用蛋白酶制剂;QB/T1803-1993 工业用酶制剂通用实验方法;QB/T1804-1993 工业用酶制剂通用实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QB/T2088-1995 食品工业用助滤剂 硅藻土;GB14936-1994 硅藻土卫生标准;GB29215-2012   食品添加剂 植物活性炭(木质活性炭);GB1903-1996 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冰醋酸);
GB2023-2003 食品添加剂 乳酸;GB11962-1989 QB/T2796-2006 食品添加剂 丁酸;
GB11963-1989 QB/T2797-2006 食品添加剂 己酸;GB3728-1991 QB/T2244-1996 乙酸乙酯;GB8315-1987 QB/T1778-2006 食品添加剂 己酸乙酯;GB8317-2006 食品添加剂 乳酸乙酯;GB4349-2006 QB/T1773-2006 食品添加剂 丁酸乙酯;QB1955-1994 食品添加剂 庚酸乙酯;QB/T1776-2006 食品添加剂 异戊酸乙酯;
GB6776-2006 食品添加剂 乙酸异戊酯;GB/T687-1994 丙三醇;GB8276-2006 食品添加剂 糖化酶制剂;  GB8275-1987 食品添加剂 α-淀粉酶制剂;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9、基础标准
GB/T17204-2008  饮料酒的分类;GB/T15109-2008 白酒工业术语;GB/T15091-1994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

10、环保

GB8978 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1-2011 酒精和白酒工业污水排放标准;HJ/T402-2007 白酒制造业清洁生产标准。

11、感官标准
GB/T13868-1992 感官分析  建立感官分析实验室的一般导则;GB10220-88 感官分析总论;
GB/T10221-1998 感官分析术语;GB/T1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T16291-1996 感官分析  专家的选拔、培训和管理导则;GB/T15549-1995 感官分析  检测和识别气味评价员管理导则;GB/T21172-2007 感官分析  食品颜色评价的总则和检验方法。

12、监督管理
GB/T 23544-2009 白酒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法。

12、监督管理

HJ/T80-2001有机食品技术规范;GB23350-2009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
CCGF 103.1-2008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

13、食品质量认证实施细则--酒类
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14、酒类流通管理办法
SB/T10392-2005 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办法;SB/T10391-2005 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零售商与供应商交易管理办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拓展资料

白酒(外文名:Liquor and Spirits   ),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蒸馏酒。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而严格意义上讲,由食用酒精和食用香料勾兑而成的配制酒则不能算做是白酒。白酒主集中在长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的贵州仁怀、四川泸州、绵竹三角地带有着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蒸馏酒产区,分别为中国三大名酒 的茅五泸,其白酒产业集群扛起中国白酒产业的半壁河山。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6

白酒国家标准根据香型进行区分,有很多标准:

清香型白酒标准、浓香型白酒标准、芝麻香香型白酒标准、酱香型白酒标准、凤香型白酒标准、米香型白酒标准、兼香型白酒标准等等。
所有香型白酒都要符合白酒卫生标准gb2757标准。

拓展资料:

中国白酒按国家标准分为:

固态法白酒

用纯粮食在窖池里发酵,呈固态,故名。这也是传统酿造法。粮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微生物(酒曲)把淀粉转化为糖,把糖转化为酒精。粮食还含有脂肪、蛋白以及很多种微量的其他有机成分,它们或被微生物转化,或与酒精反应,或者相互反应,生成几百种有机分子。

液态法白酒

以富含淀粉、糖类的原料加曲、加水发酵,呈液态,故名。其发酵产物基本是酒精,其他有机分子微乎其微。食用酒精企业也是这样发酵的,所以国家标准允许白酒企业直接利用食用酒精。因为食用酒精不含其他有机分子,所以国家标准又允许勾兑香精以改善口感。勾兑的香精都是小分子,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很高,有的甚至也溶于水,所以,液态法白酒对水后不会有析出,不会呈现白色浑浊。

三、固液法白酒

30%固态法白酒+70%液态法白酒。但是绝大多数酒企加的固态法白酒都不够30%,即便加够,兑水也仅呈现微微浅蓝。

地方标准DB13/T306-1997 新型白酒DB14/T80-1996  新型白酒DB15/T253-1997 新工艺白酒DB22/T221-2000 吉林烧酒DB23/T308-2002 清香型白酒DB50/T15-2001  小曲酒DB53/T092-2008  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 DB52/526-2007  酱香型白酒(备注,贵州地方标准)DB52/  -2008    董香型白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5

1、固态法的白酒国家标准(即GB/T10781);

2、固液法白酒国家标准(即GB/T20822);

3、液态法白酒(即GB/T20821)。

液态法GB/T20821-2007:是食用酒精勾调组合的。

固液法GB/T20822-2007:用不高于30%的固态纯粮基酒+食用酒精+香精+水经过勾兑出来的。即白酒中有一部分是酒精酒,还有一部分是粮食酒。

大多数情况下,DB/QB的标准比国际标准要低。当然也不排除某些白酒企业为了提升品牌将企业的标准制定得更加严格。但是国际标准还是有说服力一些。

拓展资料:

在执行标准一栏中还有等级的划分,白酒的爱好者首先会选择优级的产品。一级产品相对来讲要差些。比如酱香型白酒,必须使用大曲酿制的才能够标注优级。质量好的白酒,基本上都是大曲酒。

标记了优级的产品,价格差别也比较大,有几十元的白酒也有上千元的白酒。这是因为优级产品中也有高低之分,有非常精品的优级产品,也有刚刚踩数据标准线的优级产品。所以这种识别方法只能够作为一种参考,并不能够完全确定标注优级的一定是优质的白酒。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和水,乙醇的含量愈高,白酒的度数就愈烈,对人体的危害就愈大。1克的乙醇供热能5千卡,适量的喝些白酒,能够使循环系统发生兴奋的效能。有失眠症者睡前饮少量的白酒,有利于睡眠,并且能够刺激胃液的分泌与唾液的分泌,起到健胃作用。

另外白酒还有通风、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如红花酒治血瘀性痛经症,龟肉酒能够治疗多年的咳嗽,蛇血酒补气养血等。但是长期大量饮用白酒容易发生肝硬变或是肝癌或偏瘫。

参考资料:白酒生产工艺国家标准——购酒网官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