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的作者是谁?

如题所述

忆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作者】
772-846 ,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品评】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29
《忆江南》本为隋唐时期词牌名,原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春去也》。
【唐】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唐】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凝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唐】温庭筠《忆江南·千万恨》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不知道你要哪首 就写个几个比较著名的 \(^o^)/~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1-29
《忆江南》本为隋唐时期词牌名,原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春去也》。《金奁集》入“南吕宫”。唐代白居易作《忆江南》三首,调名遂改名为《忆江南》。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欧阳修《忆江南·江南蝶》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温庭筠《忆江南·千万恨》、《望江南·梳洗罢》
第3个回答  2010-11-29
《忆江南》本为隋唐时期词牌名,原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春去也》。《金奁集》入“南吕宫”。唐代白居易作《忆江南》三首,调名遂改名为《忆江南》。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此外,还有同名的歌曲和电影等。
第4个回答  2010-11-29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欧阳修《忆江南·江南蝶》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温庭筠《忆江南·千万恨》
歌名:忆江南
专辑:忆江南
歌手:甜蜜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