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结型半导体探测器是?

如题所述

P型半导体空穴是多数载流子,N型半导体电子是多数载流子,在PN结中由于电子与空穴的扩散作用,形成区域电场,最后达到动平衡,呈现非导电性,称为阻挡层,区域电场方向如图4-1-3所示。

如果在PN结两端加上反向偏压,即P加负,N加正,就破坏了动平衡,使漂移起主导作用。在P区使电子向N区运动,在N区使空穴向P区运动,这样就加宽了阻挡层。当漂移与扩散两种作用互相抵消,达到暂时动平衡,又呈现出非导电性,这个加厚了的阻挡层,称为耗尽层,又称作本征区。耗尽层电场方向如图4-1-4所示。

当一个γ量子入射到本征区,能量并耗尽在本征区,在γ量子轨迹的两边产生电子—空穴对,在电场作用下,电子向N区漂移,空穴向P区漂移。在漂移过程中不断发生碰撞,产生更多的电子—空穴对。如果陷井密度小,电子—空穴对复合几率小,迁移率就大,收集效率可达90%以上,输出的电流脉冲达到极大值,电流脉冲的幅度与γ量子在本征区耗损能量成正比。耗尽层的宽度随着外加电场的变化而变化,其公式如下:

式中 W——耗尽层宽度;ε——介电常数;е——电子电荷量;V——外加反向偏压;V0——内部区域电压;NA——受主杂质浓度。

电阻率公式,求出NA:

式中 ρ——材料电阻率;μ( h)——空穴迁移率。

将式(4-1-7)代入式(4-1-6):

耗尽层与(ρV )1/2成正比。PN结可视为平行板电容器

式中 C——电容量;S——极板面积。

把W代入式(4-1-9):

Ge探测器PN结在收集载流子后的电流脉冲幅度:

式中 Vi——收集载流子后的电流脉冲幅度;Q——收集载流子后的总电荷量。

这种结型探测器的耗尽层厚度只能做到零点几毫米到3mm,很难做大。耗尽层与电接点之间部分,往往形成不起探测作用的死区,且难以消除。电容量随外加电压变化,电阻率低,本底电流大,不能做单个脉冲探测器,只能做整流式的剂量测量元件。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用作γ量子能量探测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