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是如何发明的?

如题所述

早期的人类总认为要飞上天,就得像鸟儿那样靠体力——“筋骨之力”,扑动双翅。因此他们用鸟翎编成了一对大翅膀,绑在两臂和两肋之间,但不管这对翅膀编织得多么精细,多么逼真,试验都以失败而告终。

只有到了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才开始意识到这上天的力量存在于知识之中、智慧之中。莱特兄弟(美国)的研究成功地说明了这一点。

莱特兄弟从小就喜欢小制作。有一次,父亲买回了一个竹蜻蜓,这个玩具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为什么竹蜻蜓一转便能飞上天呢?他们照着做了一个大的,但就是飞不起来,对于当时还不满十岁的莱特兄弟,这是必然的结果。一是因为他们的力气远远不足,而更主要的是,他们还不知道:要使两倍重量的竹蜻蜓飞起来,得花8倍的力气。竹蜻蜓固然没飞起来,但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从此萌生了翱翔天空的理想。

随着年龄的增长,理想化成了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他们时常盯着天空中的飞鸟,观察它们的起飞、降落,盘旋时又是如何控制平衡、速度和高度;他们还从飘飞的风筝那儿得到启发。除了勇于实践外,他们还努力学习数学、物理、机械等专业知识,阅读所有可能收集到的飞行著作和资料,汲取前人的成败的经验和教训。这一切都奠定了他们成功的基础。

据说1899年的一天,哥哥威尔伯正在修理自行车轮胎,他从一只盒子里拿出新内胎,正要随手把盒子扔掉,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他又看了看这盒子,这时在他的脑子里,这只盒子已化作了机翼的模型。

在这以后的四年里,他们给飞机安上了发动机、螺旋浆,改进了机翼。为了得到一个理想的机翼,他们曾经在五个星期内试验了150种机翼模型。一遍遍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但也一步步地接近成功。1903年12月17日,他们的飞机试飞成功,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动力飞机终于诞生了。见证人是五位观众,其中一位还是小孩呢!

人类从此有了一对矫健的“翅膀”,可以像飞鸟一样穿云破雾,腾空万里了,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呀!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早期的飞机大多以飞鸟命名。如“海鸥”式、“隼”式滑翔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信天翁”式战斗机等。莱特兄弟在1905年也曾制造过一架“飞鸟3型”动力飞机。但是,你是否想过人类的飞行与鸟类的飞行的区别呢?一位航空学者给了我们一个回答:“人类靠智慧之力飞行,而不是靠筋骨之力飞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