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请教一下,梁中具体的都会出现什么钢筋,各种钢筋的名字是什么,都布置在第几排,(在平法中怎么表示

如题所述

梁的钢筋可多了,详细说明如下:

    梁的上部钢筋:包括梁的上部贯通筋、支座负筋、弯起钢筋

    梁的中部:抗扭筋、构造筋、拉钩

    梁的下部:梁的下部贯通筋、非贯通筋、弯起钢筋、鸭筋

    梁的整个截面:箍筋

    基本梁的钢筋就这么多,特殊构件还会增加其他钢筋比如加腋钢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08
普通混凝土梁中按作用不同,分受力筋,架立筋,箍筋,和构造筋(或者抗扭筋),以及弯起筋,只不过弯起筋目前不常用。除了箍筋(俗称套子筋)属横向钢筋外,其余都为纵向筋。平法中一般这样表示梁,如KL-10 300x600 8@100/200 3φ16;G4φ18 4φ12 等,LK表示框架梁,10表示编号,300x600表示宽300mm高600mm,箍筋间距200mm加密区为100mm,直径8mm,上通常钢筋(上铁)3根直径16mm钢筋,下部钢筋(下铁)为4根直径18mm钢筋,构造筋(俗称腰筋)为4根直径12mm钢筋,梁的两侧分别平均放置,也就是一侧2根。
第2个回答  2010-12-13
采用由上到下,由侧面到中间的原则;
(1)梁上部通长筋:为抗震而设计,《混泥土规范》中规定框架梁上部至少有2根直径不小于14mm的通长筋位于框架梁上部的角部。早期的标准图集中称为“贯通筋”,区别在于新图集修改更贴切,更符合实际工程项目中出现的情况。在平法中梁上部通长筋在集中标准的必注项,位置为梁箍筋后面的就是梁上部通长筋了。
(2)架立筋:当梁跨中上部通长筋根数少于箍筋肢数必须用架立筋来固定箍筋形成钢筋骨架,在平法中为梁上部通长筋后面+(XX),括号里的XX就是架立筋。
(3)梁支座负弯矩钢筋:为抵抗支座负弯矩而设置,有延伸长度限制,根据弯矩包络图来截断,03G101-1图集给了出了总结数字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的中间支座第一排1/3Ln,第二排1/4Ln(Ln为支座两边较大跨净跨值),在平法中为原位标注。
(4)梁中间位置的腰筋,分2种;一种是不需要经过受力计算,按构造要求设置的“G”打头的构造腰筋,另外一种是“N”开头的抗扭腰筋。
(5)腰筋的拉筋;拉筋是同时拉住主筋和箍筋,直径按梁宽尺寸来,间距为箍筋非加密区的2倍。
(6)梁下部纵筋:为抵抗正弯矩而配置,为集中标注中的选标注项。如果在集中标注中标注就位于梁上部通长筋的后面“;xx”。“;”后面的就是下部通长筋,大多数情况下是用原位标注的。
(7)箍筋:作用是为抗剪而设计的。框架梁分加密区和非加密区。加密区长度由抗震等级决定。一级抗震为2H,二,三,四级抗震为1.5H,H为梁高。
(8)吊筋,在应力集中部位设置,具体做法是在次梁跟主梁相交时,配置在主梁上,由主梁的高度决定吊筋的高度尺寸。
(9)附加箍筋:主梁次梁相交时候,在次梁的两侧配置在主梁上。
(10)其他附加钢筋:设计承载力不足时候加附加钢筋。
PS:以上回答只是个抛砖引玉,更多的知识要靠楼主自己去看规范,看标准图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