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经济中,国民经济均衡的条件是什么?怎样利用它判断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趋势?

在开放经济中,国民经济均衡的条件是什么?怎样利用它判断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趋势?

一)收入的流量

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它的特点是,只就其在某一点上

来计量其多少,因而没有时间维度。

比如:某一时点的人口总数,货币,储蓄金,国民财富等。

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的数值,它的特点是,就其某一时期内来计量其多少,因而必然具有时间维度。

比如:人口出生数,货币支出,储蓄,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

二、国民收入的概念

国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

是从分配的角度以货币来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这些产品和劳务中所得到的以要素成本计算的收入总和。

因为生产要素分别归工人、资本家和地主所有,所以有:

国民收入 = 工资+利息+利润+地租

个人收入(PI—personal income)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得到的收入的总和。

因为公司的利润收入不是全部转为个人收入,所以有:

个人收入 = 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再投资费)+个人转移支付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I)

个人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 = 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三、 收入的流程模型

1) 货币

商品和劳务

生产者(企业) 消费者(居民)

劳动力和资本

货币

1) 注入就是进入或增加对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即期消费;漏出就是退出或减少对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即期消费。两者都是流量。

货币

商品和劳务

生产者(企业) 结存 积蓄 消费者(居民)

劳动力和资本

货币

另外,还可以加上政府的税收和支出,以及一国的进出口。

开支 税收

政府

外国 货

消费者 金融机构 外国

消费 生产者



外国 商品和劳务 本国

货币 货币 出口

企业 消费者 物品

劳动力和资本

货币

二)国民经济均衡

一、收入的构成

从流程模型上看,从供给角度,

国民收入=消费+储蓄+税收+进口(Y=C+S+T+M)

从需求角度,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Y=C+I+G+X)

二、国民经济均衡的条件

Yd=C+I+G+X Ys= C+S+T+M

Yd = Ys

C+I+G+X = C+S+T+M

I+G+X = S+T+M

政府税收=政府购买 称之为预算平衡;

储蓄=投资 称之为存贷平衡;

进口=出口 称之为外汇收支平衡。

我们一般只要它们的和相等即可,没有必要要求每一组都相等。

三、三种不同的均衡

1、 低水平的均衡

虽然总供给=总需求,但此时表现为社会产出水平低,生产能力利用不足,

失业人数众多,国民经济很不景气。

产品少,收入也少。一旦生产技术水平有个较大的提高,则会导致生产的相对过剩。

2、 高水平的均衡

此时表现为产出水平高,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失业问题基本解决,国

民经济结构比较合理,呈现经济繁荣但不过度的局面。

3、 超能力的均衡

此时仅仅表现为货币的均衡。实际上是社会货币过多,社会可供物资太

少,通货膨胀严重。

超能力的均衡往往是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度的结果,因为一味提倡扩大投资、高消费、刺激需求,很快将社会生产能力利用完毕,生产领域吸收就业人员的能力趋于下降,总供给就无法增加,这就必然导致物价的上涨,抑制“过度的总需求”,从而导致经济秩序的紊乱。这种超能力的均衡又称为国民收入的超分配。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我们应争取实现国民经济的第二种均衡;并应适当地保持总需求稍大于总供给。

四、 总供给、总需求关系的图像分析

1、 总需求曲线

在宏观里,价格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的综合价格水平。从总需求的角度

看,价格水平越低,就是实际货币供给量越多,也就是利率水平越低,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总需求就越大;反之,就是实际货币供给的减少和利率的上升,消费和投资的减少致使总需求下降。

价格水平

AD1 AD2 AD3

0 国民收入

与微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类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这四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受到刺激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平等移动。这四个注入因素会使得国民收入呈现出同步的变动。

2、 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价格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越高。劳动者

愿意提供较多的劳动力、银行愿意提供较多的借贷资本,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也就相应更多。

价格水平

AS3 AS1 AS2

0 Y3 Y1 Y2 国民收入

一开始,在价格水平很低时,整个社会存在着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价格水平的少许提高,就能极大地提高社会的产出。 到了一定产出水平后,一些部门和企业的生产能力开始递减,生产的“瓶颈口”现象会越来越严重,价格的弹性会很高。

如果整个社会的投资增加,提高了生产能力,总供给曲线会向右下方移动;如果是投入价格水平提高,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3、 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位置

价格水平

AS2 AS1 AS3

AD1 AD2 AD3 AD4

0 国民收入

在生产能力过剩时,刺激和扩大总需求可以有效地增加国民收入,也就是增加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比如:减税,增加对基本建设的投入。

如果生产能力已经得到充分利用了,也就是说各种生产要素已经被用得差不多了,技术水平又没什么提高,这时增加总需求就容易导致通货膨胀。比如:我国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

应对通货膨胀,决策者往往采用扩大总供给的办法,由政府来消除一些“瓶颈”,比如说道路的瓶颈,通讯的瓶颈,金融的瓶颈。

(对于瓶颈,经济学上有一个“木桶理论”,即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由构成这个木桶的最短的一块木板所决定。 现在,企业提高其整体能力可能会采取的措施:要么把最差的员工解雇,招聘更好的;要么对这些员工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能力。)

如果投入要素上涨,比如石油涨价,会提高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会引起普遍的产出减少,价格上升。

附导学问答题答案:

1.国民经济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答:国民经济均衡是指三对漏出和注入因素总和的平衡,而不一定同时要求做到预算平衡(政府税收=政府购买)、存贷平衡(储蓄=投资)和外汇收支平衡(进口=出口)。

2.国民经济均衡的形式有哪几种?哪一种形式最佳?为什么?

答:国民经济均衡的形式有以下三种:

(1)低水平的均衡。这种均衡状态表现为社会产出水平低、生产能力利用不足,失业人数众多,国民经济很不景气,这种不均衡状态为总需求不足所造成。

(2)高水平的均衡。高水平均衡状态表现为产出水平高、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失业问题基本解决,国民经济结构比较合理,呈现经济繁荣但不过度的局面。

(3)超能力的均衡。这种均衡状态仅仅表现为货币的均衡,实际上是货币供给过多,可供物资太少,此时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通过物价的上涨来实现的,所以通货膨胀严重。

一国应当争取实现第二种均衡,尽量避免第一种和第三种均衡。因为:第一种均衡是国民经济萎缩的均衡;第三种均衡是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国民经济过度膨胀的均衡。

3.当国民经济中的生产能力过剩时,最好采取什么政策?请作图说明理由。

答:如图所示,总需求曲线ad1与总供给曲线as交于as的平坦部分,说明国民经济中的生产能力过剩,这时刺激和扩大总需求可以有效地增加国民收入。总需求曲线从ad1向右上方移动到ad2,价格水平上升不快,但产出却可以较快地从y1增加到y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