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相关谚语

如题所述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

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山黄石头黑、套犛种早麦;小满前后、安瓜点豆;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月中央,无雪亦无霜;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扩展资料:

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中既有表现寒暑往来物候变化的,也有反应气温高低降雨状况的,古人通过它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现在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3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第2个回答  2017-04-08
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划分的,因此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 (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祖先们依据二十四节气来进行生产,同时有着许多谚语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谚语:
  春谚:
  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乌云近日)
  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夏谚: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梅雨季节雨水多。)
  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後,海水浪潮渐大。)
  秋谚:
  六一,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七一,一雷九台来。
  五月蝶,讨无食。(五月花季已过。)
  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冬谚:
  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後阴转晴。午後下雨,就会到半夜。)
  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十月日,生翅,贫弹查某领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阳下山快。懒女人工作不完。)
  晚雾即时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雾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送月雨,後月无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落霜有日照,乌寒著无药。(阴冷天气,虽落霜,如有日照可温暖,否则就冷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