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如此薄情寡义,能够杀师灭子,为何还能成为圣君?

如题所述

身为一国之君,当大仁不仁,也许对身边的亲人、大臣过于残酷,但是为了天下万民计,虽杀之不为暴。身为一国之君,却宠爱妻子儿子,纵容亲信大臣,虽然可以得个良夫慈夫仁君的名号,但有愧于天下万民,不足以称为圣君。小仁爱数人,大仁爱万民,仁的境界不同,做法就会不同,评价的标准也不一样。大家下棋时懂得“舍军保帅”的道理,皇帝有时也不得不舍军保帅!

晁错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乃汉景帝刘启的帝师。晁错有恢复秦始皇郡县制的政治理想,刘启也有想削弱刘姓诸侯国实力的想法。吴王刘濞养精蓄锐四十余年,早已尾大不掉,有起兵夺天下的志向。刘启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决定先削夺吴国的会稽和豫章两郡,不想刘濞联合其它六个诸侯国打着“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号起兵叛乱。汉景帝还没有准备好,就杀晁错以安七国之乱。晁错死后,七国联军依然向长安进发,不过中央军调集已毕,周亚夫率汉军击败七国联军。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刘启趁机将各诸侯王国的权利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诸侯国的官吏数量。诸侯王不再有行政权和司法特权,经过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割据问题得以基本解决。刘启虽然帝师晁错,但是晁错的政治理想达成,虽死犹生,青史之上晁错成为大功臣。历史屠戮功臣的皇帝较多,汉景帝杀臣成事,不可厚非。

汉景帝有妃栗姬,此女美丽有余,却智慧不足,生长子刘荣,本为太子,后被废为临江王。栗姬美丽而善妒,看不起汉景帝的其他儿子,常有加害之心,对汉武帝刘彻更是怀恨在心。刘启生病时曾试探栗姬,说:我百岁之后,你要善待其他妃子和她们的儿子啊。栗姬当时怀有愤恨之心,不但没有答应刘启,反而口出恶言。刘启为了保证刘彻上位,并防止兄弟相残,于是将长子刘荣贬为临江王,非皇诏不得归京。

刘荣当临江王期间多横行不法,终因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犯罪,被传到中尉府受审。郅都责讯甚严,刘荣恐惧,请求给他刀笔,欲写信直接向景帝谢罪,郅都不许。窦太后堂侄魏其侯窦婴派人悄悄送给刘荣刀笔,刘荣向景帝写信谢罪后,在中尉府自杀。窦太后闻讯大怒,深恨郅都不肯宽容,在其干预下郅都被杀。事实上郅都受刘启之命故意逼死刘荣的,避免刘荣将来起兵造反。

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故称其为圣君也名符其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8
汉景帝虽然杀师灭子,但是他对百姓好,而且他做皇帝也很合格,从来没有铺张浪费,反而特别节俭,他跟汉文帝的统治史称文景之治,也正是他的统治,才奠定了汉武帝打败匈奴的基础。
第2个回答  2021-01-18
贡献大,汉景帝平息了七国之乱,延续了文景之治,对于国家和人民贡献很大。
第3个回答  2021-01-17
因为汉景帝是为了平定当时的局势,才牺牲了自己的老师。至于杀死自己的儿子是担心他造反,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他做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国家和百姓,所以他能成为圣君。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