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煲汤最常用的20种药根,你都认识吗

如题所述

1. 客家人居住在山区,对山中的草木有着深厚的情感,这些草木很多都具有药用价值,逐渐演变成了独特的客家药根饮食文化。
2. 在客家人的饮食中,药根煲汤是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客家人能通过药根汤的香气和味道判断药根的种类,但对于它们未煮前的样子和效用,可能就不那么熟悉了。
3. 泥(山稔)根,即桃金娘的根,在初秋时节,山稔果熟时采摘。山稔果从青变黄,再从黄变红,最后变紫,紫色时最甜,能生津止渴,回味甘甜,但吃后舌头和牙齿可能被染成紫黑色。山稔根含有酚类、鞣质等成分,有治疗慢性痢疾、风湿、肝炎及降低血脂的功效。
4. 白花蛇舌草,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野生于山坡、路边、溪流边的草丛中。味道苦甘,性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的作用,能活血消肿,散结止痛,对各类炎症有疗效,并能预防癌症。
5. 牛奶树根,分为白花和红花两种,白花牛奶树根常用于煲汤。其性温、味甘、辛,煲出的汤有牛奶味,具有清热、滋阴降火、健脾开胃、生津止渴、祛湿化滞、清肝润肺的作用。
6. 溪黄草,别名溪沟草、山羊面、熊胆凳肆手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肥大,向下密生须根。溪黄草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胆囊炎、痢疾、肠炎等。
7. 臭屁藤,别名通气藤、鸡矢藤,具有清热利湿、通气降火、活血止痛、接骨、治疗黄疸型肝炎、消化不良、结膜炎、跌打损伤等效用。臭屁藤汤对客家妇女剖腹产后通气、活化体内淤血及止痛效果显著。
8. 五叶神,别名绞股蓝,含有与人生皂贰相同成分,被誉为第二人参及南方人参。具有益气健脾、养心安神、固表止汗、补肾温阳、祛痰止咳的功能,对心、肺、脾气虚症有明显改善作用。
9. 地斩头,别名地胆头、草鞋根,生长在田埂、山坡、路边或村落旁的旷野草地上。有白花和红花两种,红花功效较好,味微苦。地斩头专治头风,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咳利尿、防流感等效用。
10. 五指毛桃,气味辛甘,性质温和,煲出的汤有椰奶香味。具有平肝明目、滋阴降火、健脾开胃、生津止渴、祛湿化滞、清肝润肺等作用,适合全年四季食用。
11. 鸡骨草,具有清热解毒、舒肝散瘀的功效。主要用于清热解毒、舒肝止痛,治疗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等,但虚寒体弱者需慎用。
12. 簕苋根雹穗,具有凉血止血、清利湿热、解毒消痈的功效,主治胃出血、便血、痔血等。
13. 苦斋,学名败酱草,生长在深山溪边或山沟潮湿地方,多用于煲汤。苦斋味道独特,能增强食欲,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的功效。
14. 石橄榄,一年四季生长在深山林荫岩石壁上或附生在老树上,具有清热养阴、化痰止咳、润肺生津、利湿、消瘀的功效。
15. 艾根,客家人喜欢用来煲鸡汤,认为有祛风暖胃、清热解毒等效用。尤其在秋冬季节,艾梗、艾根的食疗作用更大。
16. 观音串,学名黄花倒水莲,多年生常绿灌木植物,味甘微苦。具有补气、强壮筋骨、祛湿、散瘀、生津止渴、祛火补血、腰腿酸疼等效用。
17. 土茯苓,中药名,民间称为硬饭头。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主治梅毒和汞中毒引起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等。
18. 狗肝菜,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生于山坡、阴湿草地或路旁草地上。用于感冒发热、热病斑疹、暑热烦渴等。
这些药根不仅是客家人在外工作生活时常选购的家乡特产,也是海外华侨华人归乡必带的“乡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