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墓志是什么意思:(名)放在墓地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也指墓志上的文字。

指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亦指墓志上的文字。

新唐书·李栖筠传:“ 栖筠 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 明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墓碑、墓碣、墓表、墓志、墓记、埋铭:“墓志,则直述世系、岁月、名字、爵里,用防陵谷迁改。埋铭、墓记,则墓志异名。”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三》:“字亦作志,则墓志用之,墓志或文或笔,体不一定。”

基本概念:

墓志是中国古代丧葬制度持续发展的产物,有固定的形制和专门的文体,主要记述死者姓名、卒年和生平事迹。墓志滥觞于秦汉之际,发展于魏晋,完善于北魏,兴盛于唐,延续至明清,经历了由砖造墓志到石刻墓志,由碑形墓志到方形墓志的发展历程。(碑的起源早于墓志,先有碑,后有志,两者在文化上有渊源关系。)

扩展知识:

墓志铭是给过世的人写的。在古代,墓志主要是把死者的简要生平刻在石碑上,放进墓穴里,中国人讲究立德、立言、立行,死后这些都是要写进墓志铭,以求得人死留名。

随葬记载墓主传记的文字。多刻于石和砖上,个别以铁铸或瓷烧成。内容包括姓名、家世、生平事迹和韵语颂辞等。东汉晚年和西晋墓中或有与墓志相近的方版和小型墓碑,但皆不自名墓志。北魏以后,方形墓志始成定制。下底上盖,底刻志铭、盖刻标题。所记内容真实,可作历史资料,也是确定墓葬年代的依据。

埋入墓中的记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迹的文字。由于在志文之后附有用韵语所作之铭,故又称为墓志铭。一般多刻于石上,也有写刻于砖上的,还有个别的是用铁铸或瓷土烧成的。中国墓志约起源于东汉时期,魏晋以后盛行。日本、朝鲜受中国的影响也有墓志,日本的最早出现于奈良时代前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0
墓志通常指墓碑上所刻的文字,用于纪念逝者并记录其生平事迹、家族背景等信息。它是一种古代文化遗存,主要见于古代墓葬中,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墓葬。

墓志的内容可以包括逝者的姓名、生卒年月日、家庭成员、事迹、品德赞颂、善政事迹、学术成就等等。有时还会附带诗文、铭文或其他祭文,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

墓志作为一种记载方式,在历史研究和家族史研究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可以提供关于历史人物和家族的重要信息,还能反映当时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

总之,墓志是一种通过刻写在墓碑上的文字,用于纪念逝者并记录其生平事迹和家族背景的文化表达形式。它承载着对逝者的纪念和尊重,并为后世了解历史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第2个回答  2023-09-10
墓志是刻在墓碑上的文章,一般是介绍逝者的姓名,年龄,生平等。
第3个回答  2023-09-08
埋入墓中的记死者姓名、家事、生平事迹的文字,一般多刻于石上,也有刻于砖上,也有个别用铁铸或瓷土烧成的。中国的墓志约起源在东汉时期,魏晋以后盛行。日本、朝鲜受中国影响也有墓志,日本的最早出现在奈良时代前期。
第4个回答  2023-09-18
生平简介:墓主的姓名,出生日期、卒日,死亡原因,所获荣誉,高光,当然,不好的也会写进去(史书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