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推行“无声食堂”,是管理有方还是扼杀天性?

如题所述

浙江省某小学推行“无声食堂”引发网络热议,有人对此拍手叫好,有人痛斥这是瞎搞。何为“无声食堂”?就是学生就餐时不能说话,要加饭加菜需要用手示意。如果有人在吃饭时出声交谈,会被“红领巾督察小组”扣分。对此,《中青报》评论认为,在餐桌上进行交谈,是中国人重要的社交方式之一,孩子们在用餐时跟同学谈谈天,聊聊趣事,可以放松身心,增进友谊。评论指出,“无声食堂”是粗暴管理,有碍于学生的童年记忆。

我不知道发此评论者是不是有过从教经历,是不是有过管理几百上千人的小学生食堂的经验。小孩子天性活泼,爱玩爱闹,在放学以后,课间活动的时候当然可以,老师也不会阻止,但是,孩子们的天性难道就可以不守约束吗?上课的时候讲不讲天性,是不是可以任由打闹?在寝室就寝的时候讲不讲天性,可不可以嘻嘻哈哈?本来学校就是教给孩子规则的地方,吃饭的时候不说话我认为也是一种规则。如果我们在外面用餐,有人在旁边大声喧哗,吵得不可开交,我们作何感想?也许,以前国人喜欢在用餐的时候进行交谈,现在在大排档吃饭当然也还是呼朋唤友,推杯换盏,但是我们会发现,越是高档的餐厅,越是安静。为什么?人们素质提高了。

如果上千人的食堂没有规则,只讲天性,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指出“无声食堂“是粗暴管理的人士认为,教育是一项充满人性化,人情味的学问。唯有以爱心,耐心实施教育才能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听上去冠冕堂皇,无懈可击,有理有据得很,但是真正从事教育的人会知道,这只不过是门外汉的纸上谈兵而已,只不过是“何不食肉糜”的一厢情愿罢了,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有一点说对了,学生的天性就是爱玩爱闹,但是学校在很多时候不能允许任由他们发展,就像是一棵小树要横生枝丫,我们要让他们按照符合我们期望的方向区去生长,只用耐心只怕是不行的,必要的时候,还是要用上一些强制的措施。

事实上,学校的很多正当的教学措施都被诟病,搞得学校,老师战战兢兢,进退两难。以前是老师教学生,现在是社会教老师。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怎么办?放任不管,肯定不行,别人会说老师毫无责任心,不配为人师;于是有老师收缴了学生的手机,通知家长,又被指侵犯人权,没有人性。不组织研学活动,是学校教育没有方法,只会死教书,跟不上形势发展,等到学校周密计划,向上报备,准备搞研学活动,又有家长提出质疑,老师是不是从中牟利?否则为何热衷组织旅游?……

其实教育的过程,就是让孩子接受规则,由一个自由人,变成一个社会人,当然需要规则的制定。只是,现在任何一项教育方法的探索,都好像殊为不易,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容易被人扣上大帽子。很多老师现在在一起谈论的最多的话题就是,教了几十年的书,现在越来越不会教了。

再回到食堂问题,本来就是一个学校的很正常的管理措施,而且这个措施也取的很好的效果,用餐速度加快了,浪费的少了,孩子们专心吃饭,用餐量也增加了。不想一个棒挥来,又是扼杀天性,又是粗暴管理。我不明白的是,不打不骂,只是制定规则,怎么就粗暴了?是不是粗放管理就行了呢?老师站在高处,看着学生犹如鸭子般呱呱叫,你来我往,谈笑风生地吃饭,就是人性化管理,就是释放天性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9
这种管理方法十分不当。孩子们的天性被恶杀。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代。天真活泼,浪漫。课余的时间应该尽情的让孩子、互相勾通玩耍才对!
第2个回答  2020-06-16
是管理有方。吃饭的时候说话不利于消化,而且还会浪费学生的很多时间。“无声食堂”的出现是有利于学生的。
第3个回答  2020-06-16
我认为是扼杀天性 ,过度机械化的管理会让小孩子变得沉闷失去了她们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活泼
第4个回答  2020-06-16
其实我觉得应该是扼杀天性,因为在食堂里面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能够改变他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