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翻译: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出自:范仲淹 《岳阳楼记》。

原文节选:

白话翻译: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岳阳楼记》的后世影响:

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

“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认为不应因为外物(好坏、 有无)和自己(得失、富贫)而或喜或悲。不要为了财富、名利等身外之物而欣喜异常;也不要因为自身暂时状态低迷而自卑、难过。

一切都是暂时的,生命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是暂时的;财富名利相对于人生幸福而言只是暂时的;困难、坎坷、逆境也都是暂时的。无论好的、欣喜的,还是坏的、难过的,一切都是会过去的。

近义词: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庄子·秋水》里面有句话:“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它的意思就是说:得到了不必狂喜狂欢,失去了也不必耿耿于怀,忧愁哀伤。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是一-种非常高的人格修养,然而,在现代社会,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了。

我们看到更多的反倒是周围的人把自己的快乐和忧愁建立在得失之上,得到了就非常高兴,一旦失去就过分忧虑,甚至为了少失去多得到不惜牺牲自己的道德和尊严。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