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朝,普通人有一个误区,总以为“周朝”和周以后的朝代一样,是一个绵延八百年的“朝代”,其实,周和后世的朝代有很大的不同。
周朝,作为一个国家的属性其实并不强烈。周朝以及商朝,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类似“部落联盟”性质的松散城邦体制。
周朝是最后一个纯粹的“封建”国家,通过与800诸侯联盟,组成的一个“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联邦。这种统治方式,是一种天下“共主”的结盟方式,主要统治手段就是分封和教化。其中,分封指的是把重要方向的方国分封给同宗的血亲,由这些血亲方国共同“拱卫”周国。看到没有,周王室,既是王室,也是一国,与其他邦国一样,只是处于中心地位。
为什么是这种形式呢?
根本原因还在于,周以及商时期,仍然是“城邦制度”,那时候的生活方式直接延续了部落时代的特征,一个国家往往就是一个城市,城市筑有坚固的城防设施,国家的敌人主要是城外的野人。住在城里的人为“国人”,城外的人为“野人”。这就是为什么说,西周时期有“国人暴动”一事。野人既不会农业,也没有任何文化,也因此,周朝的重大工作就是“教化”,是因为当时国人和野人是泾渭分明的两种人。当然,野人是很少的,毕竟那时候到处都是荒蛮之地,城邦在中原大地上犹如文明的星火,隐隐约约,闪闪烁烁,弥足珍贵。
还有一点很能说明问题,商朝当时被称为“大邑商”,意思就是大都城商,可见所谓的商,基本上就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堡,其他的地方都不叫商。
同理,周国以外的地方也都不叫“周”,都有自己的名字“晋,鲁,赵,宋,齐”等等,这些邦国与周国是一样的,只不过其他邦国都尊周王为天子,这种“尊”是一种“盟约”,而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统治。
形成这样的结盟格局,是时代的必然。当时,铁还没有发明,生产极其低下,唯一的金属是青铜,非常珍贵,矿石也没有铁矿那么遍地都是,而且质地较软,不可能用于生产。因此,土地稀少,统治阶级的消耗主要来自贡献、狩猎和采集。在这样的时代,人的价值就很低,尤其是没有被教化的野人,奴隶,基本都是废物,因此战争俘获的奴隶常常被一杀了之。直到周末战国,铁器才开始普及,国人、野人才自己独立就能开荒种地,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力。
城市联盟或部落联盟式的统治,近代可参考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在阿拉伯半岛基本是酋长联盟统治方式,也就是不是我们通常意义的“国家”,因为沙漠游牧民族的主要财富来源是“经商”,而不是土地,因此“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对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这也是为什么阿拉伯帝国结束后,阿拉伯半岛始终不能成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原因。
回到题主的问题。周不是被推翻,正好说明了当时是“共主”时代,周王名不副实了,自然别人就可以称霸,取代周王,重新成为天下共主。共主时代,即使你推翻周王室,如果你不能与其他邦国结盟,用威望和实力取得尊重,你仍然不能成为共主。前771年西周时,推翻西周的犬戎,虽然推翻西周杀了周幽王,但是仍然成不了共主,因为犬戎没有赢得天下尊重,也没有与各国结盟。
历史上,周朝于前256年被秦军所灭。但是,实际上,从齐桓公称霸开始,天下的“共主”就已经换人了,只不过齐桓公打的旗号是“尊王攘夷”,又让周王苟延残喘了数百年。到前344年,魏惠王直接称王了,这是第一个受封的诸侯敢“称王”的诸侯国,后来紧跟着大家都开始称王。都称王了,周王还算什么?连形式上的“王”都不算了,其实至此,共主周朝应该就算结束了,不要等到前256年秦军诛灭周赧王了。
因此,共主时代,主要靠结盟,如果盟约被打破,或不再遵守盟约,那么不需要推翻,大家不认你是王了,你就不是王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这句话含义深刻。因为始皇帝是第一个建立一个真正的“统一的国家”的人。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第二层意思是,始皇帝之前,中国没有统一,包括周朝,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因此,周也就不存在被推翻一说,而是共主换人,被天下霸主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