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如题所述

  导语:教学管理是一个过程的管理、动态的管理。教学管理人员只有及时掌握教学的实际情况,以教学为主,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按教学规律办事。

  如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一:

  一、循循善诱,追求教育的最高境界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说:“教育要想使孩子的心同我们的讲话产生共鸣,我们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也就是说我们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要因人而教,因地制宜。要让学生在“有知音促膝谈心之亲切,无严师耳提面命之紧张”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在遇到学生屡犯错误时,我们更需要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我们要循循善诱,和学生讲事实、摆道理。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的艺术性就体现在我们的教师平时的创造性的解决教育问题当中。简单粗暴、压制体罚反而会疏远老师和学生间的距离。任何一个成功的教育都是建立在接和信任之上的。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只有精心的启发、诱导,才能让学生亲信。教师只有耐心的采取说教,才能让学生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共鸣。所以,我们的教育首先应该做到“理”字当先,以理服人方能得到学生的接受。其次,我们的教育还要做到以情感人。这是我们的教育能否发挥教育的关键。因为感情本事就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当然我们的教育方式,应该要法中求活。让我们的教育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起到育人的目的应该是我们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教育应尽量去捕捉学生的兴趣所在

  一切卓有成效的工作都应该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兴趣是我们的工作得以开展下去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兴趣的指引下,人们的创造性程度、和思维的深度参与会大大的提升。人们学习欲望和学习的动机也会进一步得到增强。所以即使在实践中遇到多大困难,由兴趣而激发出来的斗志都会裹挟人们战胜困难的。因此,成功的教育千万不能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孔子曾说过:“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对其感兴趣的事物才会产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性,好奇感,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教学中只有渗透了这样的教育,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优化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时学习材料对学生的刺激。所以,我们的授课应该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尽量增加学习材料对学生的吸引。特别是在多媒体环境教学之下,我们更要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法多引进些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影像资料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网络时代的到来,它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高效的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插上翅膀。

  三、学会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欲望

  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人类源源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动力,这已是教育界公认的一个事实。当今世界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世界,发展自然就里不开用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才。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认真聆听了北京35中的五节教改实验课后在评课过程中就曾说:“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让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更多能够用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总理在谈到教育时,将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其中更是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重重之重的发展位置。可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二:

  一、强化教学管理中的有序原则和可控原则。

  教学管理的控制功能是以教学的“序”为依据的。序是客观规律的表现。教学管理者要认识“序”并加以利用。以培养学生为例,要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从招生到毕业由一系列的序组成,每个“序”各有自己的特点,教学管理人员就要对“序”进行控制。①按照标准录取合格新生。②按照教育学中提出的编班原则编班。③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严格执行教学计划。④按照教学计划编排课程表。⑤按照教学大纲、教科书的要求,通过上课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⑥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积极组织实施素质教育。⑦有计划地安排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和实验教学。⑧分阶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检查和考试。⑨按规定和标准升级、留级或毕业。

  二、重视教学管理中的积极性和整体优化。

  教学管理人员不要只见物,而不见人。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在管理过程中,要想办法调动被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合理进行教学的整体优化。教学人员是教学工作中最宝贵的因素。要调动教师的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教学工作进行整体优化。

  为什么在同样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下,有的学校的办学质量高,成绩显著,而有的学校的办学质量低,成绩很差呢?其根本原因是教学管理跟不上,没有重视教学人员的积极性,没有从整体出发,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有的学校办学条件与周围其他学校的差不多,但毕业班的统考成绩都居下游。造成的原因当然很多很多,其中之一是教师安排不当。他们把最好的教师安排到毕业班,差的教师安排到低年级,或让好的教师教初三,让弱的教师教初一、初二,或把强的教师安排教高三,把弱的教师安排教高一、高二。安排教师有重点是对的,但也应该考虑全面。只把好教师安排到毕业班,这种安排虽有一定道理,但却违反了整体优化的原则。低年级学生没有打好基础,到学生毕业时,能力再高的教师也来不及了。只有从低年级抓起,各级都有骨干教师,形成合理的小循环或大循环的教学队伍,加强课堂教学这一获得知识的最主要的渠道,才能使总体的合格率得到提高。也就是我们讲的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对教学进行整体优化。

  三、注重教学管理中的质量意识和强责任感。

  学校“产品”的质量有好多种,其中主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质量,而毕业生的质量是最重要的。而毕业生的质量指标很多,如升学平均成绩,升学率,优秀率,及格率,六科合格率;学生的素质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德育综合水准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毕业生的`质量是全体人员共同创造的。任何一个教师或工作部门的疏忽或不负责任都会影响到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质量,也可以说,全校教师和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质量意识和强的责任感是影响教学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关键。

  传统的质量管理是靠上级监督和检查实现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派出督导人员、检查组来检查学校工作;校长率领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听课,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学习成绩;家长检查学生的作业等;这些检查都属于教学质量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必要的和可行的。但从另一种角度讲,这些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这种层层检查,使被检查者处于被动地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校长听说检查组将要来了,就忙着美化环境,打扫卫生,亲自布置工作,甚至赤膊上阵,对教学进行一定的“安排”,制造欢迎的气氛。要想法设法使检查组“满意”。教师也有对付领导的一套“办法”。学生在考试之前,要求出复习提纲,划出重点、讲标准答案,进而猜题、压题、摸老师的底等等。这样一种不合作的态度往往难于反映出真正的教学质量状况。

  因此,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要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合作为合作。就要从教学质量的意识和强责任感入手,建立常备不懈的思想,要经常的抓,一步一个脚印的做,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四、掌握教学管理中的波动规律和两极分化。

  学校的教学质量往往是不稳定的,生源来源的差异,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领导者的素质,教师的水平和责任感等,都会影响教学质量。这就是说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多数因素又不是确定性的。因此,一个班级上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也是难免的,有学习好和学习差的是不可避免的,哪些学生学习成绩不断上升,哪些学生学习成绩不断下降。我们把这种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称为波动现象。

  造成教学质量波动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系统性因素;一类是偶然性因素。系统性因素是在教学中长期起作用,比较稳定的因素。例如学生的家庭条件、个人经历、神经类型、智商高低、健康状况、个性特点,人际交往,教师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对系统性因素要通过调查研究,克服不利因素,发扬有利因素。偶然性因素是指在教学工作中偶然发生作用的因素。它具有不稳定性。例如教师在教学时情绪不好,或对学生态度不和,伤害了某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对立情绪,进而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又如教师的情绪波动,兴奋点临时转移等,都会影响教学质量。但这些因素是很快可以找到原因,并可以克服的。

  教学管理的人不仅要注意系统性因素,还要注意偶然性因素。只有认真地克服不利因素,发挥有利因素,踏实地研究质量波动规律,采取相应对策,教学质量才会有所提高,而且会长期出现上升的趋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