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制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守制,指守孝,遵行居丧的制度。旧时,在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后,儿子或长孙需在家守孝27个月,期间不得婚嫁、应考、上任,现任官员需离任。

守孝,遵行居丧的制度。在守制期内谢绝应酬,不得应考,婚嫁,现任官则须离职。明·王錡 《寓圃杂记》卷七:“ 成化初, 缉熙守制於家,大兴土木,建第甚雅丽。”清·李渔 《奈何天·虑婚》:“后来守制三年,不便婚娶。如今孝服已满,目下就迎娶过门。”

请·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临去时,执着我的手,嘱咐我回去好好的守制读《礼》,一切事情,不可轻易信人。”

守制是封建时代的丧礼名,父、母去世,正在穿孝期间须遵守儒家的礼制,谓之“守制”,俗说“守孝”,亦称“读礼”。其家门门框的“堂号”上贴一蓝纸(或白纸、或米色纸)条子,上书“守制”字样。守制期间,孝子须遵礼做到如下几点:

科举时代,不得参加考试。不缔结婚姻(不娶不聘),夫妻分居不合房。不举行庆典。如不能庆寿(办生日)、给小孩办满月或百日等。新年不给亲友、同僚贺年,并在门口贴上“恕不回拜”的字条(有于过“破五”方往贺,但不拜叩的)。

汉人过年时,在门楣上贴上蓝灯花纸的挂签,贴蓝对联,上书哀挽行孝之词,如“未尽三年孝,常怀一片心”。有门心的一律贴蓝纸,上书“思齐思治,愚忠愚孝”,以代替“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之类的对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