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大意不明,貌似再问黄曲霉毒素污染存在于哪里。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缩写AFT)主要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 parasiticus)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余种,其中除AFTB1、B2和AFTG1、G2为天然产生的以外,其余的均为它们的衍生物,以AFTB1的毒性及致癌性最强。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菌株的产毒最适条件是基质水分在16%以上,相对湿度在80%以上,温度在24~30℃之间。主要污染玉米、花生、豆类、棉子、麦类、大米、秸秆及其副产品——酒糟、油粕、酱油渣等。畜禽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原因多是采食上述产毒霉菌污染的花生、玉米、豆类、麦类及其副产品所致。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发现的各种霉菌毒素中最稳定的一种,在通常的加热条件下不易破坏。如AFTB1可耐200℃高温, 强酸不能破坏之,加热到它的最大熔点268~269℃才开始分解。毒素遇碱能迅速分解,荧光消失,但遇酸又可复原。很多氧化剂如次氯酸钠、过氧化氢等均可破坏毒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