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欠你的,要靠自己赢回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在热播剧《我是真的爱你》中,陈娇蕊的母亲是一个自私、冷漠、事业心非常重的人。

照顾女儿时,女儿没胃口,她就每顿都是小米粥;

为了参加店周年庆,在不确定女儿什么时候回来的情况下,直接把外甥女童童甩给陌生人照顾;

最奇葩的是娇蕊半夜回家,在她床前哭诉自己抑郁症已经很严重时,她还能不管不顾地继续睡大睡。

按理说每天和女儿生活在一起,如果稍微注意一下,不会不知道女儿生病的事情。

而这些特质,无一不在女儿娇蕊身上体现出来。

参加公司聚会时,娇蕊明知女儿童童发着高烧,依然能谈笑风生,继续应酬。

生了女儿后,娇蕊患上了抑郁症,她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丈夫身上,与丈夫离了婚,卖掉了房子,还取消了丈夫探视女儿的权利。

重返职场后,萧嫣在工作中尽力帮助她,为方便她喂奶,重新装修了母婴室,还为她在法庭上做伪证,可她却恩将仇报,在当上副总后,把萧嫣挤走。

与母亲一样,娇蕊也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我们如何才能摆脱原生家庭的羁绊,赢得自己想要的人生呢?

正如作者相先生所说:看见自己,活出自己,而不是过被注定的一生。

《原生家庭的羁绊》这本书为我们梳理了四种摆脱原生家庭羁绊、改善人际关系、活出自己的方法。

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笔触,去书中探寻吧。

01 学会与原生家庭分离

毫无疑问,在意识层面,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在潜意识里,这份爱却是复杂的。

而 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分离,是摆脱原生家庭羁绊的第一种方法。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一位女士不想让孩子经历小时候的各种不幸,所以现实生活中,她会习惯地压抑孩子,并没有顾及孩子内心的真实心愿。

比如当孩子想买汽水时,她会说汽水不干净,吃苹果更健康;孩子想游泳,她会说游泳不安全,自己的一个亲戚就是游泳淹死了,还不如去学钢琴,好歹还学了一门手艺。

原来这位女士小时候很喜欢吃苹果,因为家里穷,吃不上新鲜的水果。她也非常羡慕住在对面的小女孩能在家里弹钢琴。

因为她的这些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于是她潜意识把这种需求强加在孩子身上,说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是让孩子替自己实现未满足的心愿,降低内心的匮乏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潜意识的作用下,父母往往不知不觉让孩子形成了与自己一样的性格特征。

如果父母让孩子变得和自己一样,无疑会破坏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

我们常说父母在等着孩子的一句谢谢,而孩子在等着父母的一句道歉。

而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就是需要我们在现实层面和心理层面,从与父母的共生状态中脱离出来。

不要因为是父母,就没有边界;父母为你而活,你就要报答父母,为父母而活。

其实父母和孩子是相互连接又彼此独立的个体,都需要活出各自的精彩。

父母在孩子成年以后,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活和世界,不要太管着孩子,让孩子独立去锻炼,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

如果你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受过伤,那么你可以学着做自己的父母,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起居,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学会在各种关系中优先满足自己。

当你不纠结过去,试着理解父母,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与自己和解,就能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走出来,实现自我疗愈,完成自我救赎。

02 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

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是摆脱原生家庭羁绊的第二种方法。

之所以要找到自己的爱好,是因为一个人如果不做事,他的精力和能量就没有办法向外扩散,会不断沉浸在原生家庭的纠葛中,长久以往,身体和身心都会出现问题。

而当我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就为灵魂找到了寄托,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而且这也是生命力舒展的一种表现,能让我们从狭窄的原生家庭里转移出来。

朋友小青就是这样。十年前她的父亲过世了,留下母亲孤独生活,母亲对她非常依赖,不仅把她作为自己的垃圾桶,而且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要麻烦她。

阅读和写作,让精神更丰盈

就在前几个月,一直心态不好的母亲得了脑梗,出院后每次到医院开药这种细小事,母亲都要小青陪着去。

小青工作也很忙,但是对于母亲,她也没少操心。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她不仅是妈妈的女儿,还是妈妈的老伴,承担了双重责任。

而她的母亲却浑然不觉,老是用老一辈的眼光要求她,她觉得自己帮女儿治好了病,让女儿进了一个好单位,女儿就应该报答她,满足她的一切需求。

这种共生的道德绑架,让她们母女关系一度非常紧张。

后来小青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写作和阅读后,开始沉浸在了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看到了生命的一种可能,慢慢从与母亲的爱恨纠葛中走了出来。

03 建立一段持续稳定的亲密关系

建立持续稳定的亲密关系,是摆脱原生家庭羁绊的第三种方法。

正如作者所说,与母亲的关系对一个人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母子关系是一个人命运的雏形。

如果母子关系并不健康,我们可以在另一段亲密关系中进行重塑。

比如我们可以在恋爱或者婚恋关系中,表达自己真实的诉求和情绪,在真我互动的碰撞中,原生家庭中固有存在的东西就会松动,双方的自我就会得以重塑。

而香港女演员蔡少芬,就是通过婚姻疗愈了自己,走出了原生家庭的羁绊。

1991年,年仅17岁的蔡少芬参加了香港小姐大赛获得季军,凭借甜美的长相,在香港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而彼时的她,也成为了好赌母亲的摇钱树,她用实力赚来的钱悉数被母亲拿去赌博,赚钱的速度永远也赶不上母亲欠债的速度。

甚至于为了还清赌债,母亲把蔡少芬介绍给了香港大亨刘銮雄,刘銮雄比蔡少芬大20多岁,已有家室。

这段畸形的恋情,让蔡少芬替母亲还清了赌债。可是母亲依然不吸取教训,不仅执迷于赌博,还打着蔡少芬的名号四处借钱。

忍无可忍的蔡少芬,与母亲断绝了关系,并在遇见丈夫张晋后,走出了生活的泥潭。

他们在婚姻里做着真实的自己,生活就在这种细微真实的碰撞中,开花结果。

蔡少芬曾说,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她已经不相信婚姻,可这一切都在遇到张晋后改变了。

而张晋也说自己幸好遇见了蔡少芬,在遇见她以后,自己就决定一生一世和她在一起。

他们在婚姻中,彼此滋养着对方,活出了生活幸福的味道。

于我们而言,人生之路并不平坦,但我们可以选择脚下要走的路,让自己的生活焕发出新的光彩。

04 到三个人以上的人际关系里去竞争

到三个人以上的人际关系中去竞争,是摆脱原生家庭羁绊的第四种方法。

在这个竞争力加剧的社会里,如果我们所拥有的关系,只局限于家庭,局限于两人之间,那么我们的人生,就难以包容矛盾和冲突。

如果我们能改变观念,去外面的世界去竞争,与他人合作,内心就会变得完全不同。

因为这样不仅能让我们获得社会地位、物质财富,还能让自己的心灵空间有了第三个支点。

比如你可以运用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经营自己的副业,加入一个小团队,在合作与共赢中看到更好的自己。

05 写在最后: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着你的人生,而你将其称为命运当潜意识,被觉知被意识化,命运就被改写了。

是啊,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被塑造、改变、成长的历程。

在《原生家庭的羁绊》这本书里,还提及了很多摆脱原生家庭羁绊、活出属于自己幸福人生的方法。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读读这本书,这本书不仅有利于自己摆脱原生家庭,对于如何营建自己的新生家庭也很有帮助。

愿你让通过这本书,找到自己新的人生出口。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