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著名的诗词——《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如题所述

浣【
huàn
】溪沙·游蕲【

】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书法作品
① 蕲水:蕲水县,以南临蕲水得名。今湖北黄冈浠水县。
② 清泉寺:位于湖北省浠水县,寺东有泉水,出自石壁间,原有二泉,一名甘露,一名玉液,甘美清香,因名清泉寺。
蕲州清泉寺
清泉寺,因寺中清泉而得名
③ 潇潇:形容雨声,一作“萧萧”。
④ 子规:四声杜鹃。子规,又叫杜宇、催归,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也叫子归。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用来抒发悲苦哀怨之情,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
子规,四声杜鹃。
注意:有些杜鹃叫声“布谷-布谷”,这种叫声的是布谷鸟,即“普通杜鹃”或“二声杜鹃”;有些杜鹃叫声“果果果谷-果果果谷”,这种叫声的即“四声杜鹃”。而子规就是四声杜鹃。
⑤ 黄鸡:白居易在《醉歌 示妓人商玲珑》中写道“黄鸡催晓丑时鸣”,通过“黄鸡催晓”来感慨时光的流逝。
催晓黄鸡
本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春,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因病求医,痊愈后与医生庞安常一起游览清泉寺而创作的,描写了雨中的南方初春的景色。在序中,我们要注意到,苏轼看到清水寺旁的兰溪,是向西边流淌的。这与我们在古代文学作品看的水一般是向东流淌的,如“百川东到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等等。
烟雨蒙蒙
上阙写了清水寺幽雅的初春景色。作者漫步溪边看小溪潺潺,兰芽短短,松间沙路,洁净无泥。在这仿佛世外桃源一般的环境中,在黄昏的潇潇雨中,传来了杜鹃的叫声。子规的叫声让人伤悲,初春美景虽好,但不可避免的让人产生一种凄凉的感受。
溪流潺潺
下阙抒发了苏轼的人生哲思,而引发哲思的对象就是“西流溪水”。众所周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受重力影响,西边高地上的冰山融化成溪流,收集沿路雨水,汇成大江大河,流向地势较低的东部。所以,水的流向是向东。
中国水系图,整体流向自西向东
看着这西流的溪水,苏轼想到了人生。流水的方向都可以发生奇迹般的改变,那么人生就不能再次年少了么?这里的再次年少,并不是指的身体身体机能上的返老还童,而是指人生的心态。人只要有了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也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白居易在《醉歌 示妓人商玲珑》通过“黄鸡催晓”来感慨年华易老时光飞逝,而苏轼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只要有一颗年轻的心,拥有年轻的精神,就算是白发老者,也不必去感叹时光流逝,不必去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同时,这样的心态和决心,也冲淡了上阙中“子规啼”所带来的的凄凉伤悲的气氛。最后一句,不服老不服输的傲气淋漓极致,升华主题,苏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让人又忆起了几年前那个在密州“聊发少年狂”的张扬太守!
休教白发唱黄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