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一段深刻描绘了忠诚与冤屈的篇章。首先,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燕臣邹衍,被无辜囚禁,面对不公,他仰望苍穹,发出了悲愤的呼喊。据《论衡》记载,他于五月盛夏,哀泣之情感动了上天,天为之降霜,象征着他的清白。
接着,是齐国一个贫贱女子的故事。她因被诬告杀人,无处诉冤,只能仰天长啸。高诱的注释中,描述了她的悲惨遭遇:一个没有儿子的寡妇,为了谋取财产,被迫嫁人,但心有不甘。当她被冤枉,无法自证清白时,她的哀号引来天上的雷霆,导致景公的宫殿倒塌,海水泛滥。这个故事揭示了天道对于弱者的同情与愤怒。
令人感慨的是,作者将这些历史人物的悲痛,与自己的境遇相联系。他疑惑地问道,为何自己无辜受罚,被赐金遣返,远离了权力中心的紫闼。宫阙被浮云遮蔽,光明被掩盖,如同明珠被尘土污浊,兰花被野草欺凌。这样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不公的深深痛感和无奈。
最后,作者感慨,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自古以来,天地间都充满了类似的悲剧。他们的泪水,汇集成历史的河流,让读者深深体会到,无论身份高低,冤情都能触动天地的悲悯。这悲愤的篇章,无疑是对不公的有力控诉,也让我们反思公正与人心的光辉。
《古风·燕臣昔恸哭》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此诗当作于赐金放还以后,全诗十四句七十字,申述冤屈,表达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