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

如题所述

1、家乡的风俗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我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一样,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风民俗。我的家乡在四川省隆昌县,我们那里的风俗习惯是—舞龙,在每年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乡的舞龙表演异常隆重,也极有特色。这一天是县城出大龙的日子。全县十八个乡镇,就有十八条彩绸做成的大龙,游行于县城大街。四面八方。城里乡下,就连临近的市县的人们,都纷纷闻名赶来一睹热闹。随着鞭炮声和锣鼓声,龙灯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携幼,源源不断地赶来。街道两旁的人欢呼着,簇拥着,赞叹着,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觉得可是瘾,消孙蠢居然向龙跑去,用手触摸着龙体,有的在龙腹下穿行,跳跃。据说摸了龙体能够让人免去病痛,给人带来好运。舞龙用的拜龙台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广场。台后有两条十几米的彩龙相拥而成的柱子,更显得气势不凡。台上站着一排领导、贵宾,专门等着五彩龙来,给它们“点睛”。据说龙眼都由最高领导亲自点画。这足见画龙点睛的意义。演出最先是双凤的两条凤,最终的龙市镇的大彩龙,先凤后龙,可见其龙凤呈祥的蕴意。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不体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无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齐建设家园,把家乡的民风民俗继续传承下去。
2、家乡的风俗春节拿陪,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着最高仪式感的节日,尤其是大年三十这一天,无论身在何方,都要回家过年。这个春节,依然是在北京度过的,不过,因为妈妈是东北人,姨妈、舅舅也都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所以我们家北京的东北人很多,我们过春节自然也就按照东北的习俗来过。中国人过春节是很有讲究的,而各地春节习俗又有很大差异,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除夕是如何过的。大年三十的上午,我负责给家里写春联、写福字,写了整整一个上午,虽然很累,但很有成就感。写完、帖完春联和福字,便开始准备年夜饭,尽管大家都吃不了多少东西,但是,东北人非常重视这顿年夜饭,因为它象征着团圆和团聚,所以一定要丰盛。从菜单、食材准备到菜品上桌,功劳最大的是舅舅,我帮着舅舅摘菜、洗菜、端菜。吃了年夜饭后,我们一边看春晚一边包饺子,这顿饺子是在半夜12点的时候吃的。在吃饺子之前,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会给晚辈红包。拜年这个环节是最有仪式感的,作为晚辈,我给爸爸妈妈、姨妈、舅舅磕头拜年 这是我对东北人过春节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我每年都会在除夕夜给家里的长辈磕头拜年。此外,东北人有守岁的习俗,除夕夜所有房间的灯都亮着,基本上会在凌晨两点以后才会睡觉,有的人甚至整晚不睡觉。这就是我的大年三十,写春联、包饺子、看春晚、吃年夜饭、磕头拜年、守岁,一样都不少!这些习俗需要传承,我愿意做春节习俗的传承人!
3、家乡的风俗我的家凯塌乡在浙江富阳的一个小村庄里,这里虽然没有城市那么繁华,但是,却有着城市没有的风味,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圆谱圆祠堂便是我们的大事儿一件。从开始造祠堂的那一天起,便要放鞭炮庆祝开工。造完了祠堂,那更是热闹。第一天早晨,礼数繁多。先是宰猪宰羊,把猪和羊分别绑在两张凳子上,再用红色的红菱把它们的头绑住,端端正正地放在祠堂的左右两边,像两个守门神一般。更是有人用轿子抬着村里最年长的老人,后面跟着许多乐手,围绕着村子走一圈。所到之处,就有许多人围观,不知有多热闹。等这些全部结束后,又得放鞭炮。中午,祠堂周围大摆宴席,邀请每家每户必须有一个人去吃午饭。这一天,锣鼓喧天,鞭炮不绝,到处都摆满了小摊小位。这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趁着这几天,买一些好吃好玩的,约上小伙伴们一起去玩,父母们也都不会责骂。夜幕降临,祠堂的大戏台上,先表演的是我们村里的阿姨们精心排练的节目——锣鼓。结束后,便是戏班子上台表演,咿咿呀呀,吹拉弹唱,是老爷爷和老奶奶最喜欢的节目。他们总是早早地搬来椅子,选好合适的位置,就算看上一天一夜也都不会感到乏味。尽管祠堂很大,但还是会被堵得水泄不通。我们孩子就喜欢在祠堂跑来跑去玩游戏。这些仅仅是第一日的场景。一般来说,这样的盛事至少要持续三天,并且连续三年。这几天,热情好客的村民们总会请来亲朋好友,一起吃饭。最多的人家,可能要请上三十几桌呢,真是热闹非凡。造祠堂的钱都是村民们自愿捐献的,多的达80万元,少的也有二三百元。只要捐献超过2000元的人家,都会获得一本古色古香的族谱。造祠堂圆谱不仅仅是一种民风民俗,更是象征着一个姓氏的繁荣与传承!
4、家乡的风俗过年啦,过年啦……我最喜欢过年,可以回老家和亲人团聚。平时难得一见的表兄弟,好不容易凑齐,于是整天黏在一起。晚上,我们几个合盖一床被子,就像睡在圈里的一群小猪,把头缩在被子里说悄悄话,你胳肢胳肢我,我戳弄戳弄……大年三十的傍晚,一家人一起包饺子,有揉面的,有擀皮的,有包馅的,说说笑笑好开心。看着一个个饺子在自己手中诞生,我特别有成就感。吃饺子时,我们都小心翼翼地吃得很认真,因为里面有钱啊!谁能吃到全凭运气。最小的弟弟虽然才三岁多,却盛了一大碗饺子。他如果半天都没吃到一个钱币,就会难过得好像快要哭出来,如果吃到一个,就会开心地笑个不停。大年初一,一听说要去拜年,我们几个赶紧穿上新衣服、戴好新帽子,跟着大人出门,挨个拜访一圈。这就是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
5、家乡的风俗这次寒假,我回到了家乡。为什么要回家乡呢?因为我们是要来看家乡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其实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也很普通,像在深圳一样,爷爷早早地就为我们准备好了晚饭。别看爷爷年纪大了,可是做出来的菜一点儿也不比婶婶她们差。有时甚至做的比婶婶做的还好吃呢!所以,不一会儿,桌子上便摆满了美味佳肴。闻着都想流口水呢!家乡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每家每户都会在春节那天买好一种叫“豆腐圆”的食品。我们家也不例外,爷爷买了好多袋“豆腐圆”来给我们下菜。这种名叫“豆腐圆”的食品非常好吃。它是用炸熟了的豆腐皮和猪肉馅、鱼肉馅、白萝卜做成的。材料简单,但是味道可不简单。我想这是成为家乡过春节的习俗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6、家乡的风俗过年的时候,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在我的家乡,进了腊月门,喝过腊八粥,家家户户就要准备年蒸了。年前蒸好包子一类的点心,存放至节日期间享用,这就是年蒸。过年前几天,外婆开始制作包子馅,一般会做豆沙馅、萝卜丝馅和梅干菜肉馅。外婆用铁锅熬煮豆沙的时候,豆沙馅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泡,有时还会有那么几滴从锅里激动地跳出来,飞溅在墙上,留下若干个暗红色的斑点。豆沙不停地在锅里翻滚,变得越来越稠厚,香味也随之发散开来。外婆一关火,我就迫不及待地用筷子蘸了一点,用嘴使劲吹了吹,便放进嘴里一抿,大叫,烫!烫!又叫:真甜啊!真好吃啊!外婆笑着拍拍我的头,说:真是个小馋猫,也不怕烫到!外婆还做了萝卜丝馅,里面加了猪肉、开洋、黑木耳,光听听就让人垂涎欲滴。我和妈妈各捧着一盆馅心,来到包子店,这里的师傅会帮我们加工包子,只见他们熟练地包包子、蒸包子,蒸汽从蒸笼里逐渐上升,周围白茫茫雾气腾腾的一片。包子出笼了,师傅打开蒸笼,空气中顿时弥漫着热气和包子的香味。我赶紧望向妈妈,说:我可以吃一个包子吗?妈妈点点头:小心烫!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包子,虽然烫得我只能两手交替地拿着,却也总舍不得放下。咬上一口,好美味啊,比超市里的冷冻包子好吃多了!我囫囵吞枣般吃完了一只包子,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我觉得还没吃饱,就用可怜兮兮的眼神望着妈妈,妈妈一边把包子放进竹匾,一边又递了一个包子给我,说:别着急,慢点吃。我答应了一声,喜滋滋的品尝起来。吃完两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