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少即是多”的理念?

如题所述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是由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提出来的。这一理念不仅可以应用在建筑设计上,还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摄影是减法的艺术,美国摄影师维利•奎克说:“画家是把东西画进画面,而摄影者则是从画面中去掉一些东西。”对于一张照片来说“少”不是单调乏味,而是精简极致。照片和绘画、文字一样都是传达情绪的一种表现形式。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是好的照片,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不过是见仁见智罢了。不过“形神兼备”一定是一个共性的审美标准的要求。视觉华丽,内容空洞的照片是没有办法引起人的共鸣的。

“留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变现手法之一,留白的背后是带给观赏者品味,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耐品才能入心。维利•奎克说:“一张照片应该只有一个趣味中心,画面不能有无用的东西。假如你对某个事物有怀疑你就应尽可能的把它放弃掉。”一个好的构图是要对画面的“线条、色彩、意境”进行合理的布局与取舍的。

另外,照片的留白不仅局限于外在的形式上,一张照片应该会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感受与思考,这就是摄影作品上的“思想留白”。摄影和文字一样,都是对生活的记录,是有故事性的,每个人的经历,性格和故事不同,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也是不同的,照片所呈现出来的故事也是不一样的。一切所相,皆由心生。没有他相同的经历与心境,也许是很难懂一个作品的。

《日和手帖》的第七本特辑书《每间屋子都是一个小宇宙》,收录了来自全球不同行业人的家。其中一篇是关于台湾自由文字工作者叶怡兰的,她谈了在她对家进行装修改造过程中收获到的对“断舍离”的理解。她说:“我觉得人都会不自觉地累积东西,这是人的习惯和所谓的欲望所致。人的一生最大的课题往往是不断的面对各种欲望,如何抉择,如何面对,如何得到跟如何割舍。”

我们总是习惯性的向外追求,想要得到的更多,以此来使自己获得满足,以为拥有的越多就会越快乐。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也许并没有那么多。现在的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我们从外界事物中所获取到的所谓的快乐,其实背后都是带着痛苦的影子的,因为我们会害怕失去。当你拥有越多的时候,这种担心就会越多。“少即是多”,拥有的少,内心的羁绊就少,这样才能更自由,反而会更加容易体会到纯粹的发自内心的快乐。

《瑜伽经》里面说:想要拥有任何东西都没有问题,只要不会因为想要拥有而产生焦虑、不安和恐惧。如果这些东西来了就让他们来吧,享受它们的出现。但是当它们要走的时候也要能舍啊。不要让你的心随着那些外在的东西而迷失。

最后,想用木心先生的一句话来与大家共勉: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的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