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意思和全诗。 满意采纳?

如题所述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这句诗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这是毛泽东主席的亲生儿子毛岸英同志不幸在朝鲜站场牺牲,彭德怀元帅请示毛泽东主席是否要把毛岸英尸体运回国内安葬,毛泽东主席说出的一句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5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之一》。这句话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
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
全诗如下: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2个回答  2021-04-15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此诗出自西乡隆盛,原诗为: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本诗改编自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著名僧人月性的诗——《锵东游题壁二首》之其二。以下为原诗:

其一

二十七年云水身,又寻师友向三津。儿乌反哺应无日,忍别北堂垂白亲。

其二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埋骨何须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拓展资料:

西乡隆盛

(さいごう たかもり、Saigō Takamori、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原名西乡隆永,隆盛是其父的名字。他和木户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4-15
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
诗文如下: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白话文翻译: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
第4个回答  2021-04-15
这两句诗的准确出处应该是日本人西乡隆盛的一首七绝,具体诗题不详,全诗如下:“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该诗改编自日本诗僧月性的诗《将东游题壁》,原诗为:“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不成不复还。埋骨何期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1909年毛泽东作《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1909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