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学院代码

如题所述

四川文理学院代码是10644。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四川文理学院(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位于四川东部达州市,是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四川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5年12月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

四川文理学院办学历史可溯及清末龙山书院,1976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时称达县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相继更名为达县师范专科学校、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本科高校。

2016年1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106次常务会议决定张志远的四川文理学院副院长职务。

学校有莲湖、南坝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10095.7平方米(莲湖校区666666.7平方米,南坝校区4342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5000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4.6万册,电子图书49万余册,中外文纸质报刊400余种,电子期刊8000余种;17个二级学院,开设53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九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据2021年四川文理学院官网显示,有各类教职工1200余人,外籍教师5人,其中专任教师81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

教学建设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四川文理学院是四川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项目院校,有1个省级特色专业,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有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个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8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和88门校级精品(资源开放)课程。

省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基础外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化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工程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热学、中国古代史、规划论、中国新文学史、外国文学、高等代数、小学教育科研方法 

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美术学、小学教育

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版画、材料力学、非线性编辑、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班级管理、机械原理、油画、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与指导

科研平台

学校建有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科研机构11个,科研团队22个,其中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1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12个,参建“工业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2011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特色植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四川省磷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

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四川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团队

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1个):秦巴文化研究传播创新团队

其它科研机构(11个):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巴文化研究院、秦巴文化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特色植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社科普及基地、城市污水处理川东分中心、油气田废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巴山作家群研究院

校级科研创新团队(12个):秦巴区域语言文化创新研究团队、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创新团队、川陕革命老区休闲审美文化产业创新团队、区域性康养产业区块链应用研究创新团队、英语语言文学的大数据路径研究创新团队、新时代四川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绩效评估研究创新团队、新时代川陕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及其“三农” 问题研究创新团队、组合数学在数据挖掘上的应用创新团队、现代化学功能材料创新团队、中小学教育机器人课程与资源研究创新团队、川产特色植物苎麻开发研究创新团队、绿色水处理化学品研发创新团队


                                   

学术交流

1980年代初,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欧阳德女士首次来校访问,开启学校对外交流。此后,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有近百名外籍专家、中国国外的大学校长和师生来校访问交流,美国、加拿大、乌兹别克斯坦、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30多名外籍教师相继在校任教,连续任教时间最长的达6年,截至2019年7月,一共有10位外籍专家和教师常年在校任教。四川文理学院于2014年开始招收留学生,累计招收留学生105人,据2020年7月四川文理学院官网显示,留学生65人。四川文理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捷克、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国家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有300多名师生到海外高校学习交流。

据2019年7月四川文理学院官网信息显示, 四川文理学院图书馆有馆藏纸质文献144.33万余册,电子图书45万余册;有中外文纸质报刊670余种,电子期刊8000余种;藏有《四库全书》、《中国野史集成》、《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古今丛书;有《大公报》、《晨报》、《民国日报》等大型报刊影印件;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人大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EBSco》等中外文数字资源20个(含试用数据库);建有《四川文理学院数字图书馆》、《川陕苏区文献研究数据库》等特色文献资源;与国家图书馆、CALIS、CASHL等信息机构建立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关系,已初步建成了能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基本需要的三级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