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测量有哪几种作业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gnss测量有五种作业模式和四种特点。

一、gnss测量五种作业模式

1、基准站——电台模式

电台与电源连接时,注意红线与电源正极相连,黑线与电源负极相连,电台工作时要保证电源电量充足,否则电台不能正常发射,一般使用蓄电池的输出电压要保证不低于12伏。

电台的数据发射距离与天线架设的髙度和电台发射功率有关,因此作业时可通过加长杆将电台天线尽可能架于高处,同时增加电台的发射功率以更大作业范围,以外挂电台为例架设和配置基准站。 

2、基准站——网络模式

釆用网络模式时,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通过GPRS/CDMA逬行数据通讯的,所以需要在基准站接收机中插入SIM卡,基准站的配置与电台模式相似,只是除了进行基站坐标、天线高、发射间隔、截止角和PDOP值等基准站参数的设置,还需进行数据链的设置。

这些设置也在手簿中进行,通过 新建网络配置,基准站选择“EAGLE”方式,然后输入RTK服务器IP地址、端口号、账号、密码等信息,获取并输入接入点后 进行连接,直至系统提示连接成功完成基站的设置。

3、移动站——电台模式

手簿与移动站接收机通过蓝牙连接成功后,首先进行移动站接收机内置电台频率或通道号的设置,要与基准站的设置一致,然后进行广播格式、高度角、天线高、天线类型等参数设置,这些也要与基准站设置相同,设置完毕后启动移动站。

此时若接收到来自于基准站的差分信号,移动站接收机上的数据链指示灯会闪烁,闪烁频率与基准站设置数据发送间隔有关,一般为1秒闪烁1次,待数据解算得到固定解后方可进行测量工作,否则测量精度较低。这里需要注意在未进行点校正之前所测坐标为概略坐标。

gnss rtk测量时有几种作业模式?一共五种

4、移动站——网络模式

RTK网络模式移动站和基准站的设置完全相同,移动站安装连接完成后,首先设置移动站主机为动态工作模式、数据链为网络模式,然后通过配置菜单来进行移动站 网络设置。

方式选择“EAGLE” ,输入RTK服务器IP地址、端口号、账号、密码,选取与基站一样的接入点,点击确定完成网络设置并进行连接直至达到固定解。

5、移动站——CORS模式

CORS又称为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是由若干个位置固定连续运行的GNSS参考站通过数据通信实时地移动站用户提供GNSS差分观测值及改正数等信息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与传统的RTK相比,连续运行参考站不仅精度高,而且其有效的作业范围更广。

如果作业区域以建设有CORS网,可以向CORS管理中心申请账号,不用架设基站,用户直接使用移动站即可作业。

连接方式也为NTRIP-VRS,输入CORS管理中心提供的RTK服务器IP地址、端口号、账号、密码,获取并输入接入点,点击确定完成网络设置并进行连接直至得到固定解即可。

二、gnss测量测量特点

1、快速静态测量:

这种模式的精度较高,能够达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它需要在野外独立进行卫星信号接收,通过与预置参数比较,可以检测出周跳和粗差并做出相应改正。此项技术已经成熟并在地籍控制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2、准动态测量(PTK):

这是一种实时性很强的移动速度快、工作效率较高的外业数据采集方式,其仪器耗电量相对较大且重量较轻。准动态测量的特点在于采用高精度的起始数据或者全站仪观测的数据作为起算点,利用RTK流动站求解整平对中转换参数后即可开展正常的GPS RTK的碎部点测绘工作。

这种方法在农村土地确权及一些简单的城镇地籍调查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3、全站型自动跟踪测量(Smart-AT):

该模式下可以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化数据处理等优势,适用于大规模的外业工程测量。它能实现角度量角、距离丈量和坐标计算三大功能,具有高效性和便捷性的优点。在大范围的建设项目地形图测绘以及界址点点位放样等方面有较好的实用性。

4、内定向测量:

这是另一种常见的GNSS作业模式。内定向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专业知识和经验,其在细部点的精确位置确定方面有很大作用,尤其在地形改造或建筑物建设前后对比图的绘制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各种作业模式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模式可以提高GNSS测量的效率和精度。

GNS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1、工程测绘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工程测绘工作程序冗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与限制,尤其是某些因素会对测绘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阻碍了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天气状况不好,不宜开展测绘工作;如果在陡峭程度较高的悬崖进行测绘,不仅不能保证测绘的准确度和精度,还会存在较大的危险。

如果在工程测绘中应用GNSS技术,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类不利的影响因素,在测绘工作中合理利用计算机以及现代化的网络系统,可以全面、合理地搭建立体图形,将仿真技术应用于测绘工程中的不同环节,可以提高测绘的准确程度。在进行测绘现场的地形勘察工作时,可以应用三维图形对工程的细节进行检测,使测绘的准确度得到有效的提高。

就工程测绘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操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的工程结构,提出有针对性的、科学的解决措施,尽可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减少由于事故而引起的经济损失。

测绘人员在进行测绘之前,首先制定合理、计划性较强的测绘方案,方案制定完成以后,采用三维模型进行建模分析,保证测绘方案的可行性与准确性,使测绘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保证测绘工作的安全性,有效提高了安全操作系数,将GNSS应用于工程测绘当中,不仅能全面、准确、迅速地找到测绘方案中存在的弊端以及缺陷,还可以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改及校准,使其更加完善和合理。

2、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可以有效监测工程变形

工程建设中,工程变形是较为常见的问题,或者是自然因素导致的,也可能是人为结果。在测量工程变形工作中,使用GNSS测绘技术可以获得高精准度的测绘数据,从中就可以对工程变形状况充分了解。配合使用数据传输技术,就可以对测量数据快速收集,实时处理,将准确的数据提供给有关人员,以对工程变形准确判断。

比如,在多数的建筑工程中,如果地基发生变形,就会对建筑结构的稳定可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使得监测地基变形工作至关重要。如果采用传统的监测方式,往往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监测误差,特别是监测的点位非常多,使监测工作人员面临很大的工作量。

采用GNSS测绘技术,可以对地基变形进行自动监测,而且将GNSS的定位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就可以获得准确的变形监测数据。采用这种方式对建筑工程的地基变形情况进行监测,不仅降低了工作量,而且还提高了检测质量。特别是GNSS技术对应用领域并不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对于各种环境都能够使用,这就使该技术在不同的环境中也能够完成测绘工作。由于测绘数据可以在线自动传输并自动处理,所以,数据分析效率很高。

3、 GNSS模拟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第一,利用GNSS信号仿真器接收GNSS卫星发出的模拟射频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动态性分析,为工程环境模拟提供高精准度的信号数据资料;

第二,利用GNSS信号仿真器对GNSS卫星信号进行模拟,然后根据模拟信号确定工程测绘的范围,最后为GNSS接收机的进一步研发和测试提供仿真环境;

第三,可以用GNSS信号仿真器模拟出工程环境,然后在工程环境模型中对工程的地形、地貌、气候等进行数据测量和图片绘制,以及时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环境和气候环境。例如,阴雨天气展开测绘,或者在陡峭的山崖展开测绘,这样的测绘结果存在误差。

没有精准的科学性作为支撑,而且这种情况进行测绘工作,有很大的危险,可能发生意外事故,所以要在工程测绘工作中采用利用GNSS信号仿真器进行测量,以避免这些不良状况的影响。

第四,在应用GNSS信号仿真器前需要先运行计算机软件将三维立体图像搭建起来,然后GNSS信号仿真器将测绘工程的每一个细节模拟出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