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很少人关注到的——历史趣味冷知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24
1. 在南齐时期,有个南昌人叫胡谐之,齐武帝想要为他介绍一门贵族亲事,但对方却因为胡谐之家的人口音问题而拒绝。于是,齐武帝派出四五个宫人去胡谐之家教授官话。两年后,皇帝问起:“卿家中的人语音已经纯正了吗?”胡谐之幽默地回答说:“宫人少,臣家里的人多,所以不但我家人口音没纠正过来,却让那些宫人全学会说南昌话了。”皇帝听后大笑,并将这个故事讲给大臣们听。
2. 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后,做过一件极其无聊又荒唐的事情——他将全国一半以上的地名都改了,并且运用反义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无盐变成了有盐,东昏变成了东明,亢父变成了顺父,无锡变成了有锡,谷远改成了谷近,曲梁改成了直梁,泥阳改成了泥阴,于离改成了于合。他自得其乐地改着地名,却给史书编写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估计没少在心里问候他的祖上。
3. 春秋末年,齐国的权臣田成子,为了最大限度地掌握国家政权,想出了一个给自己戴绿帽子的办法来拉拢手下人。他挑选了齐国身高七尺以上的女子作为姬妾,后宫姬妾达上百人,但他并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直接开放整个后宫,让门客侍从随意出入。到他死的时候,有儿子七十多人。后世成语“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说的就是这位大哥。
4. 魏文帝曹丕是个十足的吃货,除了爱吃火锅,他超级喜欢吃葡萄。曾有一次,在诏书里他认真地批示:“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葡萄石蜜乎?”他清醒时吃,读书时吃,酒醉时吃,口渴时吃,不但吃,而且还研究了葡萄的储藏方法,并酿出了自己的葡萄酒,得出葡萄酒“善醉而易醒”的结论。
5. 宋朝时,唐朝的丞相和皇帝议事是可以坐着谈的,但到了宋朝就不行了。有一种说法是赵匡胤对此事不爽,一次议事时他和丞相说天太暗了他看不清,把丞相骗过来后偷偷把椅子撤了,以后丞相们就只能站着议事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赵匡胤是个粗人,常殴打手下大臣,丞相们害怕,声称自己年纪大当面议事怕出错,还是自己回去写好了折子请领导批阅比较靠谱。于是后来就形成了定例。
6. 澶渊之盟后,寇准在朝中的声望一时无两,他又很看不惯王钦若、丁谓一群小人。有一次大家一起吃饭时,寇准的胡子被汤打湿了,丁谓很殷勤地过来帮他擦胡子,寇准就斜着眼讽刺丁谓:你特么一个朝廷大员给长官溜须还要脸么?这就是“溜须”的来历。
7. 在古代,皇帝戴的皇冠叫做“冕”,长方形的,前后各缀珍珠12串。这12串珍珠是一个重要的道具,它提醒皇帝要时刻注意端庄自己的仪态,不能轻浮造次。
8. 三国时期,卫温和诸葛直是中国历史记载里最早到达台湾的人,对于台湾最早的归属意义重大。可惜因为卫温、诸葛直远航期间损兵折将,东吴实力受损,所以他们返回东吴后,就因“违诏无功”被孙权处死了。
9. 唐朝是一个很开放自由的时代,纹身这种事在当时很是流行。当时长安城里有个混混叫张干,嚣张地在左臂纹了“生不怕京兆尹”,右臂纹了“死不畏阎罗王”。新任京兆尹薛元赏听说后,马上开展打黑行动,一口气抓了三十多人,其中就有张干,一顿板子下去,全部送他们去见了阎罗王。张干这位仁兄真可谓是花式作死的典范。
10. 最后我们不说历史,看一下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不成人形。牛郎与织女,天各一方,一年才能相聚一日。白素贞与许仙,一个压塔下,一个孤独终老。孟姜女为夫泪洒长城,无力回天。所以,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真爱是没有好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