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面纹青铜胄

如题所述

1. 胄,作为古代兵器中的一种,其保存下来的数量极为稀少,完整的例子更是寥寥无几。
2. 在不同的地域,商周时期的铜胄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中原地区大约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开始出现铜胄,这是一种用来保护头颈的装备。
3. 在中国古代,保护身体其他部位的装备被称为甲,而专门保护头部的则称为胄。由于甲和胄通常一起使用,因此“甲胄”一词逐渐演变为古代中国防护装备的总称。
4. 先秦时期,人们称之为胄,到了战国时期则称为“兜鍪”,北宋时期称作“头鍪”,宋以后则多用“盔”来称呼。
5.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历史上,各个时期总是将最新的科技成果或先进工艺应用于兵器的制造上,商周时期也不例外,青铜胄的产生和完善正是这一工艺发展的体现。
6. 到了东周时期,随着冶铁技术的进步,铁胄开始逐渐取代铜胄,青铜胄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7. 兽面纹青铜胄是在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遗址出土的,该胄高23.8厘米,宽17.2厘米,厚0.2厘米,护耳直径11.2厘米。正面饰有兽面纹,顶部起脊,并与面、顶、颈连铸成一体,显示这是一次性内外合范铸造而成。
8. 胄面上的兽面纹采用高浮雕手法简化表现,兽面有长角、大眼、小耳,看起来类似牛面。宽大的牛角向后弯曲,延伸至耳部以上,两只“臣”字形大眼居中,眼睛圆润突出,两侧是菱形鼻子,左右各有一只类似桃穗的银色小耳。在相当于嘴的位置,露出了佩戴者的面孔。周围有14个穿孔,用于固定。
9. 胄的表面光滑,内部则留有较多铸造时的糙面,表明它是缀合在类似皮质头罩上的。出土时,胄内侧有褐色碳化物的发现。
10. 胄的两侧装有护耳,形状为圆形,中间有穿孔,两侧各有一个半圆形环,应该是用来固定的。正面脸的两侧各有两个长方形牙片缀合,侧面也有一片,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防护装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