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聪明的人都喜欢独处?

如题所述

聪明的人喜欢独处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社交会让他们分心。

有一个研究显示:对智商高的人而言,社交越多,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就越低。这是因为高智商者认为自己有更长远的目标要完成,而社交会让他们分心。

除此之外,聪明的人喜欢独处还可能是因为他们了解并且享受独处带来的好处。

那么,独处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1. 独处能够维持一种恰到好处的人际距离

独处,或者说拥有独处能力的人,通常并不害怕“孤独”,也不会主动寻求孤独(不会变的孤僻)。他们不会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感到恐惧、自怨自艾或坐立不安;也不会迫切地希望远离人群,与世隔绝。

他们总能与他人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会过度依赖他人的存在和帮助,也不会断绝与他人的往来。聪明之人往往如此,他们与别人既能相互联系,但又能保持着各自的独立。

2. 独处能让人拥有更“真实的”亲密关系

独处,让我们不必完全/过度依赖另一半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换句话说,我们不会把伴侣当做安抚内心的不安全感、或是满足自己一切需求的工具。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便不再会在关系中患得患失,生怕一旦失去对方,自己的需求就会得不到满足。因为我们在独处的时候,已经能够自得其乐,在精神与情感上自给自足了。

3. 独处能让人更了解自己

独处,能让我们把时间与精力纯粹地用在与自己的思想和/或感受相处上,这使得我们能更坦诚地面对自己、了解自己。试想一下,当你不再受外界声音的干扰时,你是不是就能更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了。

不仅如此,在我们遇到危机或困难时,不只会向外寻求支持,也能够向内获得肯定。这使得我们能够从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跳脱出来,独立地思考和判断自己的处境,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处境,也不容易被他人绑架

聪明的人,享受独处的乐趣;而想要明白独处的这些益处,也是需要智慧的。

首先,独处让他们回到自己。

独处,亦从外界事务中抽身出来,和自己在一起。就如回到自己的家一样,无拘无束,不必去迎合,不必去配合,也不用勉强。这个家,是离心最近的,比我们平日的家更亲近,家人只有自己,无需担心打扰到其他人。在自己的空间里,自言自语也好,发呆也好,欣赏花草树木也好,开心就好!

回到自己,可以觉知到,身体是放松的,从头部到脚趾,心也慢慢静下来,之前在“外”的奔波,疲惫,劳累等等都随身心的放松而消融……

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里面有个独处的细节特别美妙感人:独自一人,一切外扩的、绚丽的、语言的存在和行为都消失了;人怀着庄严感缩回自我,一个楔形的隐秘的内核,是别人所看不见的。

尽管她直挺挺地坐着,仍继续在织袜子,但正是这样她感受到了自我;而这个摆脱了一切身外附属之物的自我,可以自由地从事最奇特的冒险。

此刻我一个人在公园散步,身心逐渐放松,自在而愉悦,白天上班的各种疲惫,一下都灰飞烟灭了。虽然在夜晚,感觉空气有如晨间清新。

其次,独处让他们看到自己。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走出问题才能看到问题。独处就是那高山,我们敢于攀顶,就有机会一饱眼福,也会意识到,世界很大,我们都很小,有些事情,自己想太多,放大而已。独处就是梳理器,帮助人更理性看待事物。

《简爱》曾说:“当我复又独处时,我细想了听到的情况,窥视了我的心灵,审察了我的思想和情感,努力用一双严厉的手,把那些在无边无际、无路可循的想象荒野上徘徊的一切,纳入常识的可靠规范之中。”

独处,提高了思考的维度,从俯瞰世界的角度来审视问题,看到自我的渺小,也就能接纳感恩……

我在公园里走着走着,回顾下白天发生的一切,看到同事有自己工作的难处,客户也有客户的难处,我们三方都要互相理解……

再者,独处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或说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跑步也罢,写文章也罢,我都不感到无聊。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多来。

这不!独处让他内在迸发更多灵感,促成更多作品呢!

周国平曾说,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信仰是与心中的上帝交谈,借此积聚“天上的财富”。这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三种交谈,而这三种交谈都是在独处中进行的。

独处扩大了内在空间,激发潜能,加速创造。

综上,独处让人身心得以放松,生命得以审视,灵魂得以丰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