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在编制办办理入编手续,但是在人社局没有办理入编登记算有编制吗?

如题所述

只要经过当地编委签批,并且编委办开具了 核编通知单,就已经算在编人员了。

人社局是核算工资的部门,财政局是发工资的部门,这两个单位和编制没关系,但是得经过它们之后才算走完调入程序。

在编,就是你已经纳入了该单位的人事编制,就相当于正式员工。在编人员,就是指有编制的人员。例如在事业单位和银行,员工可能会有在编和非在编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在编人员是正式员工,非在编人员是非正式工或者是临时工。福利待遇有差别,但工资基数不一样,尤其退休待遇不一样。这种情况各个地方普遍存在。

扩展资料

国家事业单位只为两种: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而且这两种人员都是聘用制的。不存在什么“固定工(其次)合同工(一般)”。

所谓编制人员就是具有国家(人事部门)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其基本工资和地方性补助都是财政拨款的,要进入编制都要经过公开招考的。

非编制人员就是事业单位自行聘用的(包括临时工),就像企业聘用一样,不由财政拨款。 聘任制: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契约确定与人员关系的一种任用方式。

一般的做法是由用人单位采取招聘或竞聘的方法,经过资格审查和全面考核后,由用人单位与确定的聘任人选签订聘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受聘人员职责、待遇、聘任期等。

聘用制是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事业单位与职工基本人事关系的一种用人制度,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的身份属性通过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确定。

事业单位传统的用人制度是职工一旦被调入或分配到其单位,就终身成为该单位的职工。聘用制就是要将传统的用人制度改革成为合同契约式的用人制度;聘任制是事业单位内部具体工作岗位的管理制度,是相对委任制而言的。

银行编制主要包括两种:一是银行正式员工(也称银行编内员工),二是劳务派遣协议工。

受聘人拟任工作岗位或职务一般通过竞争取得,确定的形式可以签定聘任合同,也可以签订聘约,或颁发聘书,也可以签订目标责任书。

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对某一职工既要通过聘用制确定基本人事关系,又要通过聘任明确具体岗位职务 合同工:是指企业、事业单位通过签订合同招收的短期性工人。

合同一般采取书面形式,内容包括时限、任务及共同遵守的各项义务等。1986年中国用工制度改革以后招收的各类工人一般都是合同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在编人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6

不算。只要经过当地编委签批,并且编委办开具了 核编通知单,就已经算在编人员了。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因增加人员,需先向机构编制部门提交用编进人申请,机构编制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审核,出具《用编通知》,用编单位凭《用编通知》向人社部门申请办理手续,机构编制部门凭《用编通知》上编,进行实名制登记,出具《上编通知》,人社部门凭《上编通知》审核《个人工资变动审批表》和《工资基金核定表》,财政部门凭《上编通知》和《工资基金核定表》,在部门综合预算中安排相关人员经费。

一般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体分为在编和非在编人员(在编人员指取得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手续人员,非在编人员就是无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手续的人员,如:本单位自行外聘的人员,就象企业聘用一样,由单位自行规定其待遇,付给其工资,与地方财政没有关系,这些工作人员通常称为临时工。)

扩展资料

公开招考人员

工作流程:招聘单位填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编制使用计划申报表》→市编办审批→市人事局办理招考及聘用审批手续→招聘单位填报《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申请表》→原单位或主管部门开具行政介绍信(新参加工作人员除外)→市编办审核→办理入编手续。

所需材料:

1、《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编制使用计划申报表》;

2、市人事局批复文件(原件);

3、《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申请表》;

4、原单位或主管部门的行政介绍信(复印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编制人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1
只要经过当地编委签批,并且编委办开具了 核编通知单,就已经算在编人员了。
人社局是核算工资的部门,财政局是发工资的部门,这两个单位和编制没关系,但是得经过它们之后才算走完调入程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