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唱好民族歌曲

如题所述

声乐艺术是通过人声、语言和音乐的各种手段表现的,纵观我国各民族众多剧种,虽然唱法不同,但在民族声乐传统中,对演唱的吐字要求上,大多为“咬字归腔”、“字正腔圆”;在声音色彩上,多强调“甜、脆、水、美”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歌手都是如此。我国各民族在声乐欣赏习惯上不外乎“字、正、腔、圆、甜、脆、水、美。字正腔圆,要求吐字要有力,准确地掌握力度的变化,归音要到家,就是把组成每个字的各个音素交待清楚。概括地讲,字头起音清晰短促,字腹放音响亮,稳定而不变,字尾要迅速收清。只有掌握这些发声技巧,才能归音到家。在声音色彩上,真声多的唱法,“脆”、“美”成份多些;假声唱法“水、美”成份多些;真假混合的唱法“甜、水、美”成份多些。不管采取哪种唱法,都要根据演唱者本人的嗓音条件加以选择。只有正确分析、研究民族声乐声音色彩要求上的共性与特点,加上正确运用发声技巧,对作品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在民族声乐中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境界,从而准确形象地再现作品。民族声乐中运气的方法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发声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及歌曲感情的表达,都与呼吸密切相连。我国民间声乐及戏曲传统中有“唱一辈子戏,练一辈子气”的说法。隋朝段安节《乐府杂录》中曾记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氩脐间出,至喉乃噫其间,即兮抗坠之间,即得其求。”古代声乐理论还记载:“气动则声发”及“气者,音之师也”等。集我国戏曲传统之精华和纵观当今民歌演唱家,凡唱得好者无不是气息运用得好的。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学生在气息方面的毛病主要表现在:一是吸气多,沉不下去;二是将气憋在胸部,导致喉部肌肉的僵硬;三是因长期错误发声造成的漏气等。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吸气时,吸气肌群支持胸廓的力量不够,吸气肌群与呼气肌群合作不和谐,吸气只停留在胸腔,没有到丹田(这里的丹田是指腹部和膈膜)。解决的方法主要采取以下几种:进行气息训练。每晨让学生练习吸气与保持气。吸气时要少而深,气沉至丹田,然后数数目,吐数时要均匀稳健灵活,两肋间要保持气。两臂从两侧高举过头(伸直不要弯曲),掌心相对,同时抬起脚跟,在保持这种深部位呼吸的同时,两臂无论举起或放下,脚跟抬起或着地,全身心都应是放松自如的。尽可能深地缓缓吸气(像闻花一样柔和),稍停一会后,再用同样的速度缓缓呼气,设想沁人心脾的花香。当你深深地吸进(口鼻同时吸入)这醉人的香气,感觉又是那么柔和、兴奋,整个呼吸通道就会张开了。跑步练习。增强体质和肺活量。跑步时的呼吸是急促而深入的,这种呼吸近似歌唱时的呼吸部位。当然,气息练习的法有很多,但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体会歌唱所需要的呼吸部位,锻炼呼吸肌群的活动能力。以上几种练习,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歌唱呼吸还必须在歌唱发声中去锻炼。我认为:“脆”是焦点的集中,体现在高声区,头声多,只有气息控制得好才能得到;“甜、美”是在中声区的自然松软,圆润不要冲,不要用劲才易得到,同时,“水、美”还体现在中、高声区,“水玲玲的声音”往往头声共鸣多。所谓“气为声之本”就是运用气息得法才能逐步达到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反之,气息浅缓就得不到恰如其份的混合共鸣。所以在教学中,必须精心细微地观察学生的呼吸状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民族声乐中的正确发声,让学生体会气息控制在每一口气和每个音符时所需要的呼与吸两群肌肉的密切合作,这是基本功的基础。民族声乐中的用嗓与共鸣腔近年来,在民族声乐中,真假结合声音成份多,南方人占假声成份多。我们要求有真声基础,真假结合。这就是必须有基音,声带积极。在训练声音的过程中,低、中声区必须靠前,高声区略靠后,两大牙床之间逐步要张开,面带笑容,使声音进入头腔,这与戏曲中的“脑后摘筋”或“脑后音”是同一道理。这就是说,后面要开,软口盖提起,但必须前面笑肌、上口盖要提起,才能使声音出来,有放射性和穿透力。这时的声音要求不能闷在里面。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喉头的位置要适当,要相对稳定,保持吸气状态的喉形(不要吊喉头)。喉头吊必然影响声带正常工作。要么虚,要么挤,要么声音出现压扁。但我们也不要太强调放喉头,一切片面的强调都会造成僵局。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各部分发声器官协调有机的配合。总的来说,民族声乐既要使之运用发声的科学性,又要保持其鲜明的风格特点。我们将发声器官比之为管状,民族声乐的管状要比美声专业的管状要小些(男中、低音另当别论),在要求上,可归纳为“四不太”,即:声音不要太深、太靠后;喉头不要太下;共鸣不要太多。不论怎样,还是要“字正腔圆”,达到声音“甜、脆、水、美”的要求。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行腔韵味规律各地的语言、音乐、生活风俗、表达感情的习惯不同,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风格特点。歌唱艺术是人声与语言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各地语言四声的不同,形成了歌曲风格特点的一些装饰音。有上滑音下滑音,慢滑快滑,颤音上下快慢长短;在运用声音色彩上,抑、扬、顿、挫,起起伏伏、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等,这便是不同风格的行腔韵味,也有人叫做润腔。例如新疆维吾尔族歌曲《牡丹江》、苗族《飞歌》、山东民歌《包楞调》、河北梆子的歌剧《红珊瑚》,它们都有鲜明独特的风格,特别有行腔韵味。如果唱一般歌曲的演唱者不去学习它们,就无法唱出风格与韵味来。只有通过广泛学习各地民歌及戏曲作为打底子,才容易掌握其它民族歌曲及戏曲行腔韵味的特点。各地民歌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及对嗓音有利的地方。云南民歌较秀丽柔和,东北民歌说唱性强,对吐字清楚气息自然运用有好处,有利于歌唱。中国歌剧选曲带有戏曲韵味风格的不少,地方韵味强的有河南梆子《拷红》等。外国民歌、艺术歌曲也各有其风格,如选为教材对学生的演唱,加强艺术修养,更好地表现作品的艺术风格及特点都会有所帮助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9
很多人认为,解决了歌唱的技术,就能唱好民歌。所以要学美声唱歌。
我认为,我们可以在声音的训练方法上,可以借鉴美声尤其是意大利的发声训练,对唱民歌的气息,共鸣的建立确有好处,可以纠正我们的歌唱发声状态,
"使初学者的学习更规范,少走弯路。
但这不等于就能唱好民歌。民歌和美声应有共性,那就是良好的呼吸控制和支持,稳定的腔体,科学的发声。但民歌与美声最大的区别在咬字吐词上及地域风格上。
歌唱是语言和思想的延伸,感情说不尽才要唱出来,歌唱是在音符上夸张了的说话。
但夸张什么地方,哪里需要夸张?每一位唱民歌的都要整明白的。
首先,中国字(以普通话为准)汉语拼音,比意大利语复杂很多,
有22个声母、39个韵母、介母,组成,
每个字又分字头、字腹(字身)、字尾三部分,
同时有四声(阴、阳、上、去),五音(唇音,齿音,舌音,腭音,喉音)
四呼(开、齐、撮、合)
唱民歌唱中国歌首先要把字说清楚了,字正腔才圆。唱好中国歌无非八字:脆、亮、水、美(甜)、字正腔圆,前面四个字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技术,后面四个字要说好中国话。
①把字头清晰而短快地说出来,说准咬对子音。
②迅速把字头拉进咽腔去发元音,字腹元音由咽腔来管理,咽腔才是歌唱家真正的嘴,元音可以延长,可以在共鸣腔的作用下修音,如兰字(丨ah)中间的a是母音,可以伸长,字尾的n字也只能归韵回流不能伸长的。所以歌唱咬字要夸张的地方也就是字腹部分。
③平常说话是在自然声区,大约是一个八度之内,声音松驰,喉头处于水平位,也不需要气沉丹田和深呼吸的支持,而歌唱时则要深吸气,喉头下降,气沉丹田,声带的张力要加强,抬笑肌,内口张,牙关开,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声音越高,点越集中,气力越下沉……这些都是夸张的训练得来的,所以台前的轻松,台后不轻松。
所以,唱歌是夸张了的说话,唱民歌也是夸张了的说中国话。咬字要字正,
吐词是讲,除了字要咬对,字与字,词与词的语气,语调,语速都要说得对,每个词的含义都不同
,它代表了情感方面细腻的处理。
民歌的韵味,地方风格,这些都是要靠语言来开发的。
所以要唱好民歌,首先要讲好中国话。中国人从老祖宗起就听着自己的民族的歌长大的,中国人声欢自己民族的歌,天经地义。
第2个回答  2015-01-26
我个人觉得你或许要再练声上下些功夫,可以尝试巧妙的运用一些美声的发音
最主要的是放松,全身心的放松相信群众嘛.既然群众说你唱得不错,你就好好发挥嘛,主要原因是你太不相信自己了,当然适当的自我反省也是件好事哦.下面有很多关于发音上的知识训练,希望你能好好理解,并加以利用,相信.
第3个回答  2020-06-30
我是徐勇,冼老师,你说的太好,这就意味着,中国人要唱好歌……最重要的方面,谢谢您!冼老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