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知识分析

如题所述

一、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在国外,众多银行及大型物流公司(如UPS)已成功实践物流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业务,取得了显著收益。而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对融资的需求日益迫切,物流金融和供应链金融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这一发展得益于两个主要因素:
首先,为了在竞争中保持领先,银行需要创新金融产品。例如,深圳发展银行和交通银行推出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招商银行提出的物流金融服务,都显示出金融机构对企业管理融资需求的重视。
其次,随着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第三方、第四方甚至第五方物流服务模式的涌现,物流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得到了坚实的物流保障。中国外运、中国远洋、中国储运等国内大型物流公司已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商品融资和物流监管业务。
实践证明,这两种融资方式不仅有效激活了企业存量资产,缓解了融资难题,还为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拓展了业务范围,开辟了广阔市场。
二、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及区别
两种融资方式的相关概念包括:
(一)物流金融
1. 定义:物流金融是指在物流业务运营过程中,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类金融产品,有效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在物流过程中的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2. 运作主体:物流金融主要涉及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贷款企业(客户)。贷款企业是融资服务的需求者;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为贷款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三者在物流管理活动中相互合作、互利互惠。
3. 运作模式:根据金融机构的参与程度,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可分为资本流通模式、资产流通模式和综合模式。资本流通模式涉及金融机构直接参与物流活动的流通模式,包括仓单质押模式、授信融资模式、买方信贷模式和垫付贷款模式;资产流通模式是金融机构间接参与物流活动的流通模式,其典型模式有替代采购模式和信用证担保模式;综合模式结合了资本和资产流通模式的特点。
(二)供应链金融
1. 定义: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专业领域(银行层面),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企业层面)。指银行向客户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便利,或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活融资服务。(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2. 运作主体:供应链金融主要涉及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是融资服务的需求者,金融机构为融资服务的提供者;物流企业作为金融机构的代理人或服务提供商,为贷款企业提供仓储、配送、监管等业务。
3. 运作模式: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根据风险控制体系的差异和解决方案的问题导向维度,分为存货融资、预付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标准范式为“1+N”,即以核心企业“1”带动上、下游的中小企业“N”进行融资活动,“+”代表利益、风险在两者之间的连接。
三、问题及对策
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能有效激活中小企业的动产资源,虽然它们具有独特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将逐一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存在问题
(1)在融资业务初期,由于对两种融资方式的理解偏差,运作主体在选择融资方式时易产生混淆。
(2)中小商业银行因规模小、资金少等先天问题,未能设计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融资产品,无法充分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3)贷款企业的融资方案由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为其量身定做,但由于物流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融资流程设计往往不完善。如在设计存货融资流程时,货物出、入库的物权控制在物流企业与贷款企业之间易出现混乱。
(4)目前,供应链金融只面向国内企业提供服务,对于上下游企业是国外公司的跨国供应链还未提出合适的融资方案;同时,供应链金融对供应链的种类及核心企业的要求较高,其业务大多只集中在钢铁、汽车、能源和电子等稳定的大型供应链中,对于临时组建或中小型供应链的融资涉足较少,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5)实际操作中,不同的融资对象产生不同的风险,运作主体对于各类风险的分析、规避和及时处置工作并未到位;加上信息不对称、运作主体各方沟通不及时,易造成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仓单流阻塞;同时,两种融资方式的外部环境发展滞后,造成融资生态系统不稳定。
2. 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影响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阻碍物流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为两种融资方式的各运作主体提出如下对策:
(1)在运作过程中若发现融资方式混淆,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对于误纳入供应链金融的贷款企业,金融机构应适当提高企业的风险敞口,增加抵押品或仓单数量,同时加强物流企业对贷款企业及其抵押物的监管;对于误纳入物流金融的贷款企业,若为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可及时引入核心企业对贷款企业进行信用担保,并相应增加融资金额;若为核心企业,可增加放贷金额,同时,引入上、下游企业,扩大客户群。
(2)中小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特点开发与大型金融机构差异化的融资产品,以此适应中小企业融资多样性的需求,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
(3)设计融资流程和方案时,金融机构可将管理方法如六西格玛方法应用到物流金融及供应链金融的流程优化设计中,并建立顾客市场细分模型,以期提高运作主体的综合竞争能力及盈利水平。
(4)金融机构应提高核心企业的准入条件,加强与物流企业合作,在与大型供应链合作的同时重点扶持中小型供应链,关注其经营状态和发展趋势,并开发相应的融资产品;同时,针对跨国供应链的特点,与大型物流企业及境外金融机构合作,提出相应的融资和质押品监管方案。
(5)为扩大信息的采集半径,提高信息的准确性,运作主体应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建立市场的前馈、反馈体系;对于可能产生的风险,设立风险等级,加强风险预警工作,如物流企业在质押品监管和交接过程中的风险,各运作主体应提出防范和规避策略;同时,运作主体应加强与保险公司、担保机构、法律机构、统计部门等相关机构的合作,保障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形成符合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稳定生态系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