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叔叔于勒的,1.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时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反映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

2“.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从描写角度看,选段写于勒,运用了什么描写?选段描写环境的句子是?作用又是什么?3.“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作者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1.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历来众说纷纭.如何判断小说的主人公呢?小说主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揭示主题思想的.主要人物是作品主题思想的体现者,要弄清主要人物是谁,就要分析谁是作品主题思想的体现者.一般认为本文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两端骤变,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潮,显然这一思潮主要集中体现在菲利普夫妇身上,所以他们是小说的主人公.于勒只是作为暗线,在文中是虚写和略写;"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是事情的见证人.也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于勒的身世沉浮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很有代表性,作者以他为中心人物,形象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金钱;另外,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三次变化也是由于于勒身世的变化引起的,菲利普夫妇的一举一动都是围绕"于勒"展开的,所以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两种说法不必统一,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大胆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2.文章结尾写"我"的父母巧遇于勒,不仅将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而且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凸显了小说主题,给人以心灵的撞击和思想的空间,使人回味无穷.课外同学们可以阅读莫泊桑的其他小说著作(如<<项链>>等),也可以到网上阅读,以拓宽知识面.

3.这里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了"我"对叔叔的深切同情,对父母做法的不满,但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读这段话要读出同情和悲伤,语速要慢,"手","皱痕","水手","又老又穷苦","我的","父亲的","亲"等词语要重读,"水手的手","狼狈不堪","我的亲叔叔"这三处要读延长音,给人思考的余地,营造一种让人感慨万分,伤感凄凉又有同情的情感氛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30
不一样。第一个“狼狈”指“受窘的样子”。第二个“狼狈”指穷困到了极点。
  3.作者写菲利普夫妇综合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他们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拜金相。作者写“我”(即若瑟夫)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细腻地再现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纯真善良的少年形象。
  4.侧面描写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可以对照前面的一段景物描写一并讲解。“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烘托出人物欢快的心情。)
  5.①“我”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结构全文。②“我”又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我”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同时“我”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了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陋”。③“我”起寄托作者感情和希望的作用。
  6.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一样。但是从排列顺序分析,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并在“叔叔”前加一“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亲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一句饱含讥讽意味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