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给我带来的痛苦

如题所述

一、觉察
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最令你难受的不是伤口本身的痛楚,难受的是你找不到那个伤口,一切别扭极了。

所有的不幸都有一个共同点:不知道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我感觉痛苦极了,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比如说一对夫妻他们总是吵架,他们知道因为吵架他们不幸福,因为一些事情意见不同,但根源是什么呢,他们不知道。他们感觉莫名其妙,他们除了争吵别无他法,而争吵只会加剧不幸。

所以,首先你要察觉到“看不见的创伤”。当你们总是在争吵时,你要找到你们争吵次数最多的那个点,你要找到让你很容易感到愤怒的那件事,然后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因为这件事如此愤怒,对方戳痛你的点究竟是什么。

当你感到不幸福、感到痛苦时,不要仅仅沉溺于情绪之中,学会察觉深层次原因。

二、接纳
接纳就是敢于正视并接受“创伤”的存在,接受自己是一个受伤的人,而不是血流不止还要逞英雄上阵杀敌,最后只会血流而亡。

当你接受了自己的脆弱,你才能够变坚强,当你变坚强后你才能拥有面对苦难伤痛的能力。因为只有接纳了已受伤的事实,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治疗。

你要学着理直气壮一点,告诉自己:我就是一个对外表不自信的人,那又怎样呢。比起自以为穿着世界上最好看的新衣服,实际上却光屁股的皇帝,我至少是那个诚实的小孩。

我们敢于正视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种勇气,绝大多数人都有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学会接纳。

需要注意的是,你要去接纳的是你在意的、造成你创伤的那件事,你不够自信的那部分,而不是告诉自己我就是一个不好的人,你只是有一些不够自信的地方。

三、面对
当你看到创伤并且接纳这个伤痕累累的自己时,问题就没那么严重了,因为你已经找到了具体的问题。那接下来你就可以一步步地淡化问题甚至解决问题。

具体方法如下:

1.当察觉到自己的情绪或行为是由“创伤”引发时,有意识地制止自己的情绪或行为,及时喊“停”,告诉自己如果继续下去很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这不是你想看到的结果。并且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我足够好,没那么容易被戳痛。

2.及时阻止情绪爆发并不意味着把气憋回心里,一定要将情绪释放出去。可以连续做几次深呼吸,让身体放松下来,这个时候情绪也会渐渐消失。或者马上回房间将自己关起来用力砸枕头,把情绪发泄出去。

3.当成功制止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爆发后进行自我肯定,加强自信,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到,我可以变得更好,我正在慢慢变好。并且通过其他方式建立自信,增加自我价值感。一个人越自信,被中伤的可能性就越小。

原生家庭无法改变,创伤已经存在,但身而为人,我们始终拥有扭转自己命运的机会。原生家庭不是自己不够好的借口,因为你真的可以变得更好,并且创建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30
第一步:觉知识别问题
首先对照看看自己是否一个问题我们明明很想改变却总感觉有股力量让自己无法改变,这个时候你仔细回想剖析可能会发现从小到大就是如此。这个时候可能是过去带来的影响,要知道觉知识别到问题所在永远是改变的第一步。
第二步:重建自己的界限
前面文章讲到了,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是人格层面,要知道人格的改变一定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自己千万不要着急,这个时候你开始意识到问题出现后可能会遇到家庭的激烈反对和攻击,会让你更加痛苦。
这个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受,因为感受往往是最真实的,你的感受不会欺骗你。往往一件事情不开心就是不开心,没什么对与错的。
第三步:开始相信自己
当你想要超越过去的问题时,你可能对于很多问题有一些看法,甚至你可能会与原生家庭有强烈冲突。
这个时候还是需要有一份觉知,坚定让自己走下去。最好可以和他们说清楚,如果家里人觉得你变了或者怎样好好把问题和他们讲清楚,即使他们可能一下子无法接受你,但是他们也会反思。
这样坚持一段时间我相信慢慢你的自我会越来越强大,你可能开始会有主见,你和过去会变得有所不一样。

第四步:重新回归家庭
当你走到这一步,前面做的不错的时候自我疗愈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个阶段虽然自己有了成长,可是父母却并没有成长。
同时由于涉及安全感、自我认知、价值观、世界观、界限把握等诸多方面的自我成长,这个阶段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这个时候要知道改变其实已经在暗潮涌动,只要坚持一段时间相信改变自然会慢慢到来的,切忌自己过分着急。
第五步:尊重改变过程的反复,改变水到渠成
你就像一只气球,允许自己被戳破、被攻击,但你不会攻击回去。
你知道,这是他们的情绪造成的,没有必要为他们的情绪而自寻烦恼。
你可以“不和他们一般见识”了!
改变过程中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反复复,但是总体是朝向好的方向发展。慢慢地隔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和过去真的有所不一样了。
能够稳定在自己的内部,形成自己的保护膜。
不仅在情绪上、心态上,或者行为习惯上都已经可以保持稳定和中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30
家庭是社会的浓缩,一个人是家庭的浓缩。在我们对自己的了解过程中,家庭,是一个避不开的结。

处于社会生活中的我们,一直被告知,家庭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是多么重要:

婴儿出生的头几年,是形成影响一生人际模式的依恋风格的关键时期;

孩子人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也与父母的养育方式、尤其是早期的养育密切相关;

很多流派的心理学家会认为,每个人的心理问题,大多能追溯到个人早期时候的成长及创伤经历;

家庭是个体生活的重要部分,作为日常生活事件、情感关系等的综合体,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情绪和心理发展等……

那么,如果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极端不幸的体验,我们还有机会去摆脱这些梦魇吗?

1

原生家庭的影响很难完全摆脱

『爱,和缺乏爱,永远改变了一个婴儿的大脑……大部分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边缘系统,管理情绪、记忆力和注意力等)需要关键的人生经历刺激才能够成长……缺乏一个关爱的母亲会给人类复杂并且脆弱的脑边缘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A General Theory of Love》 by Thomas Lewis,Fari Amini, and Richard Lannon

『最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力是最关键的:家庭不仅创造了孩子所在的世界,还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应该怎样被诠释。』——《You’re Wearing that?Understanding Mothersand Daughters in Conversation》Deborah Tannen’s

引用这两本书的内容,是想从生物学的角度和心理学(依恋理论)的角度证实,我们几乎不可能完全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创建新的人生经验和新的依恋关系,来减低原生家庭的影响。虽然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的过去,但是却不能束缚住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2

承认过去的不幸,是打开未来的开始

承认我们的童年发生了不幸,承认原生家庭有它自己的局限性,承认我们对原生家庭的恨、爱、愤怒、羞愧、伤痛、挫败等情感,是降低原生家庭对我们负面影响的第一步。人不可能自欺欺人地过一辈子,正视过去,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帮助我们回归现在和展望未来。

学会自己抚育(mothering)自己。既然我们的原生家庭没有能力抚育我们,我们就应该自己承担起照顾、安抚自己的工作。用我们希望父母对我们的方式,跟自己相处。允许自己为应得却从没有得到过的快乐童年默哀,学会在生活的琐事上对自己好一点,耐心一点,常常对自己说一些积极的、鼓励的话。要知道,降低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是一个漫长并且起伏的过程,为自己的每一个小进步鼓掌,也要原谅自己偶尔的失误。

有人通过重新塑造依恋关系来减低原生家庭的影响。在一个冷漠的、暴力的原生家庭中,作为儿童的我们无法与抚养者建立稳定的、安全的依恋关系。成年之后,我们通过发展一段爱情、友情或者与心理咨询师建立的职业关系,来重新塑造自己的依恋关系。

许多人重新定义了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人通过拥有一个非常亲密的朋友圈、结婚、或者生孩子,重新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人通过离家求学、移民、背井离乡打工等方式,控制自己与父母的物理距离,从而控制与原生家庭的心理距离。有人通过赚取经济上的独立,获得了精神上独立于原生家庭的机会。

3

拥抱过往的自己,你不必一直坚强

其实,很多人能够意识到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他们往往下意识告诉自己要坚强,而不允许自己脆弱、哭泣,不允许自己去拥抱年幼时受伤的自己。

在心理诊疗的过程中,想要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允许自己哀悼失去的童年欢笑,心疼过去受过伤的自己,愤怒给予伤害的人或行为,是创伤愈合路上必经的阶段。

人生的路还很长,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愿你我在这个秋季,拥抱年幼时哭泣的自己,完成一场心灵的自我救赎。

最后,为人父母者,也应该常常自我反省:

我给孩子的原生家庭,会给他带来不幸吗?
第3个回答  2020-09-25
努力使自己强大,多读书充实自己,让忙碌去忘记痛苦;让坚强打败脆弱
第4个回答  2020-09-25
唉呀,不好的事情忘掉吧,原生家庭给你的伤害你也慢慢消化吧,没有必要就离原生家庭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