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如饮食,出行等方面的。

福州风俗习惯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那你知道福州有哪些风俗习惯吗?正月初一这一天,福州有一个传统观念,就是初一这天不出门而且忌动刀忌扫地,福州还有独特的"拗九节”,节日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做“拗九粥”,已经嫁人的女儿送上“拗九粥"孝敬父母。


正月初一,这是中国农历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这一天的运气会影响着一年的运气。一般,特别以往,福州人在这一天不出门,蜗在家里。这一天,忌动刀(包括菜刀、剪刀),忌扫地,更不要将垃圾扫到屋外(垃圾扫到屋外意味着会将家里的钱财扫到屋外),最好是不要做家务。


福州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外,还有许多独有的节日。比如农历正月二十九,福州要过“拗九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和红糖,再加上配米煮成"拗九粥”,用来祭祖和馈赠乡亲。已嫁的女儿要送上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福州俗语"逢九必穷”,认为人年龄上的“九"或“九"的倍数要交穷运,必须设法送穷。



福州美食众多,在福州你可以品尝到鱼丸、肉燕、光饼、荔枝肉这些风味小吃,也可以品尝生猛海鲜、佛跳墙这样的“大菜”,肯定会让您一饱口福,要是恰好赶上过生日,那你还可以品尝一道福州特色的面食一一太平面。作为福州民间代代相传的习俗,在生日的时候吃"太平面"已经流传很久了,至今仍然传而不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5
拗九节农历正月29
又称孝顺节、送穷节。节日这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和红糖煮拗九粥,里面放上红枣、花生、豇豆、芝麻、荸荠,烧成后用来祭祀祖先,并且作为全家人的早餐。凡已经出嫁的女儿,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意为祝愿平安度过“九”这一关。
这种节的来历据说是古时目连的母亲很凶悍,死后被送进地狱受苦。目连长大后,每日给母亲送的饭都被小鬼吃掉,后来他用黑米煮了一碗颜色发黑的粥,小鬼们都吓得不敢吃,他的母亲终于吃到了儿子送来了粥,不再受饥了。后来人们便把这一天命名为孝顺节。
做夏农历入夏第一天
由于初春乍暖还寒,容易生病。古时为了提醒人们,特在入夏第一天举行“过节”仪式,谓之“做夏”。做夏活动古今不同,有啖李、有吃笋,目的是消病除灾,今流行煮鼎边糊、煎“煎饼”、炊“碗糕”。煎饼是用豆芽菜和米浆在特制的平底锅上煎熟;碗糕是用米浆加入发酵料,盛在小碗内炊熟。清林祖焘诗:“春归花谢绿成阴,迎合盘餐妙手烹。炊出花糕颐可朵,分赏先自众乡邻”。花糕,就是碗糕。此俗今已改为吃鼎边糊。
冬节搓丸农历冬至
福州地区特有的传统时令节俗,象征全家团圆。
冬至的前一天晚上,人们会在祖先神主龛前陈列簪花寿面等吉祥供品。桌面放置一只大竹箩,箩中盛有糯米粉,点缀有福橘、红箸、四季花等。然后全家老小围坐在大竹箩周围,边搓丸、边唱儿歌,搓丸分搓和捏两种,搓的有圆球和圆条,捏的则形状各异。大人喜欢捏寿桃、蝙蝠等象征吉利的物品;小孩所捏的则由大人喝彩附会,如捏一只狗,就唱“狗投富”,捏一只龟,就唱“龟长寿”,搓成的丸在煮熟后醮糖豆粉吃。
普渡节12月9日
福州郊县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厨师在露天大厨房中制作饭菜,郊县农民各家各户邀请亲朋好友到家中品尝美味佳肴,来人越多福气越多,而“露天大厨房”则成为极有特色的壮观一景。
祭灶农历12月23、24
民间相传玉皇大帝派灶神到人间监督每家每户的行为善恶,每年农历正月初四到任,年前12月24任满上天禀报。祭灶就是为灶神饯行。福州祭灶分两天举行:23夜“祭荤灶”,供品用鱼肉、美酒,希望灶神在玉帝面前能隐恶扬善;24夜“祭素灶”,只供水果、蔬菜和灶糖、灶饼。为的是怕灶神喝醉了酒,不分好坏,乱说一通。祭灶特别注重用糖,祭毕还抓一把糖在灶门口涂一遍,意思是把灶神嘴巴粘住,使其少说,不乱说。俗谓:“上天讲好话,下界保平安”。
在祭灶前外祖父母要送灶糖、灶饼和花面壳(化装面具)给外孙、外孙女。旧时医术不发达,迷信的人认为戴上花面壳能使瘟神见不到儿童的真面目,可以避邪。现在一般不举行祭灶仪式,但在节日全家欢宴的风俗仍然存在。灶糖、灶饼改称“年糖、年饼”,花面壳则成为春节儿童玩具。
第2个回答  2019-08-07
0,我不知道
第3个回答  2019-08-23
heudhhdhdggxgxgdghhjsooowyggeywieghdhydgdgdyhehgdhdkakhshduueie I'm sorry I was so good day of my favourite things that you can get you down to be able too and the rest is a special day and age and the rest is a special day and
第4个回答  2019-07-08
拗九节农历正月29
又称孝顺节、送穷节。节日这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和红糖煮拗九粥,里面放上红枣、花生、豇豆、芝麻、荸荠,烧成后用来祭祀祖先,并且作为全家人的早餐。凡已经出嫁的女儿,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意为祝愿平安度过“九”这一关。
这种节的来历据说是古时目连的母亲很凶悍,死后被送进地狱受苦。目连长大后,每日给母亲送的饭都被小鬼吃掉,后来他用黑米煮了一碗颜色发黑的粥,小鬼们都吓得不敢吃,他的母亲终于吃到了儿子送来了粥,不再受饥了。后来人们便把这一天命名为孝顺节。
做夏农历入夏第一天
由于初春乍暖还寒,容易生病。古时为了提醒人们,特在入夏第一天举行“过节”仪式,谓之“做夏”。做夏活动古今不同,有啖李、有吃笋,目的是消病除灾,今流行煮鼎边糊、煎“煎饼”、炊“碗糕”。煎饼是用豆芽菜和米浆在特制的平底锅上煎熟;碗糕是用米浆加入发酵料,盛在小碗内炊熟。清林祖焘诗:“春归花谢绿成阴,迎合盘餐妙手烹。炊出花糕颐可朵,分赏先自众乡邻”。花糕,就是碗糕。此俗今已改为吃鼎边糊。
冬节搓丸农历冬至
福州地区特有的传统时令节俗,象征全家团圆。
冬至的前一天晚上,人们会在祖先神主龛前陈列簪花寿面等吉祥供品。桌面放置一只大竹箩,箩中盛有糯米粉,点缀有福橘、红箸、四季花等。然后全家老小围坐在大竹箩周围,边搓丸、边唱儿歌,搓丸分搓和捏两种,搓的有圆球和圆条,捏的则形状各异。大人喜欢捏寿桃、蝙蝠等象征吉利的物品;小孩所捏的则由大人喝彩附会,如捏一只狗,就唱“狗投富”,捏一只龟,就唱“龟长寿”,搓成的丸在煮熟后醮糖豆粉吃。
普渡节12月9日
福州郊县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厨师在露天大厨房中制作饭菜,郊县农民各家各户邀请亲朋好友到家中品尝美味佳肴,来人越多福气越多,而“露天大厨房”则成为极有特色的壮观一景。
祭灶农历12月23、24
民间相传玉皇大帝派灶神到人间监督每家每户的行为善恶,每年农历正月初四到任,年前12月24任满上天禀报。祭灶就是为灶神饯行。福州祭灶分两天举行:23夜“祭荤灶”,供品用鱼肉、美酒,希望灶神在玉帝面前能隐恶扬善;24夜“祭素灶”,只供水果、蔬菜和灶糖、灶饼。为的是怕灶神喝醉了酒,不分好坏,乱说一通。祭灶特别注重用糖,祭毕还抓一把糖在灶门口涂一遍,意思是把灶神嘴巴粘住,使其少说,不乱说。俗谓:“上天讲好话,下界保平安”。
在祭灶前外祖父母要送灶糖、灶饼和花面壳(化装面具)给外孙、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