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四书读后感

如题所述

抬头看天,阳光很耀眼。掩面,指缝竟被染成透明的红,脉络清晰可见。心中忽然有一丝丝颤动,林清玄的《光之四书》在心头飘动。
首先是《光之色》。
“我们心里的小草有时候是黑的,而在繁屋的每一面窗中,埋藏了无数没有血色的蝴蝶。”他对我说。在直率的阳光下,我们每个人都是真实的,然而在黑夜的掩护下,事物却都失去了自己本真的颜色。的确,诗情画意都是在月光下谱写的,感伤离愁都是在月光下流露的,
静谧祥和都是在月光下孕育的。月光给我们灵感,让人感到神秘,但是我们却忽略了阳光——这个舞动的精灵,这个还原事物本色的公正法官,这个给与我们光和温暖的天使。因为有了阳光照亮了世界,照亮了世界黑暗的角落,我们才能清楚地面对这个混沌之地,让它毫不掩饰地暴露在视野中。心灵灰暗的人害怕阳光,因为阳光会让他们用谎言编织的外表融化,于是他们咒骂阳光,他们远离阳光,他们逃避阳光,造成了林清玄所担心的现象——阳光本色的失落。他说:“这是现代人可悲的一种。”逃避阳光的人他们永远无法看到阳光下的小草有多绿,天空有多蓝,彩虹可以有多绚烂,他们不知道在他们的世界以外还有一类热爱阳光的人。他们追求真性情,他们喜欢朴素的感情,他们不会将自己伪装,他们纯净得如同透明的阳光,无色而又变换着五颜六色的的阳光。作者希望我们都会成为这样一种人。是我们去追寻阳光,而不让阳光将我们抛弃。
《光之香》这个生僻的词语出自一个农夫之口。光之香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香味呢?是麦子曝晒之后的淡雅之香,是被子刚晾干时的松软的香气,是书籍充分晒过后的油墨之气。可是现在人大多以体会不到这种细微而又清淡的香气了。他们的鼻子在城市间退化了。他们远离了乡土气息,远离了大自然,远离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阳光与土地。作者肯定的是那些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人和人生态度。而农夫和都市人两种身份的交织也就是对阳光拥有与遗失的交织。拥有阳光与遗失阳光的交织表达林清玄了对这种自然生活的向往,回归自然的渴盼和对远离自然的忧虑。可感可触、如歌如画的文字,把我的心灵带入一个澄清洞明的境界,如丝丝春雨滋润着心灵的绿洲 。
《光之味》让我们感到由于阳光的积淀那鱼,那茶,那笋别样的醇美,《光之触》让我们闭上眼也能触到阳光的能量。林清玄的《光之四书》让我们品味了生活中的美好,邂逅了一个清纯的灵魂,沐浴了透明的阳光,
合上书,阳光倾泻而下,到处一片明朗,好一个《光之四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21
在贫穷的村长大的林清玄对人生感觉是,笼中剪羽,仰看百鸟之翔;侧畔沉舟、,坐阅千帆之过.喝茶饮酒都能品出哲学的他,对阳光更有着独特的见解.
在他的笔下,阳光拥有颜色,语言看似随意,但是独具匠心,将阳光本色的失落全部展现的淋漓尽致.是啊,这样一想,阳光却实是无情,它让我们无法隐藏,它的无情在于它的本色,也在于它的永恒,又在于它的自然.不管人世有多少沧桑,阳光总不改变它的颜色,所以仿佛也不值得歌颂了.熟知中国文学的人应该发现,中国的诗词家少有写阳光下的心情,他们写到的阳光尽是日暮(天寒翠袖薄,日暮依修竹),尽是黄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尽是落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尽是夕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尽是斜阳(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阳光无所不在,无所不照.其实天底下最大的痛苦不是在夜里,而是在阳光下呀,令人战栗,有阳光的艺术不是诗人词家的,是画家的专利,中国一部艺术史大部分写阳光,西方的艺术史也是亮灿辉煌。

在他笔下,阳光拥有香气。你是否留心过,夏天刚在太阳下的衣服总有一股味道。其实,那就是阳光的香味,如此的沁人心脾。作者笔下的农夫,放弃城市多姿多彩的生活而毅然决定留在乡村,只因阳光的香味,阳光的魅力使他魂牵梦绕。而嗅觉退化的都市人却遗忘阳光,反差之大,令人心痛。闲暇时,不妨在阳光下深呼吸,你闻到的不仅是阳光的香味,也是都市人所没有的嗅觉。

在他的笔下,阳光拥有味道。文中所例举的鱿鱼;鱼翅;乌鱼子;笋干等,正是因为有了阳光,才使它们的味道特别美味。阳光的功能不仅让它们干燥,耐于久藏,也仿若穿透它,把气味凝聚起来,但它们散发着不同的味道。当我们走进草药房的时候,铺子扑鼻而来的草香药香,但在从前,无一不是经过阳光凝结而成的。不管什么时候,总有一些人具备敏感的舌头,能辨别出阳光的壮烈与阴柔------阳光那时刻像是一碟精心调制的小菜,令人齿颊留香。

在他的笔下,阳光可以触摸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被触摸的人不仅应有生理的触觉。寓言中的那位盲者是幸福的,因为他拥有心灵的触觉。从埃及到中欧诸国,阳光竟有着种种变化的触觉,或狂野,或壮朗,或温柔,或细腻,变化万千。一个没有触觉的人,他是体会不出阳光的触摸时的真切。也体会不出花鸟虫鱼,草木山河的快乐。

只要真正地面对阳光,人就不会觉得自己是神,是万物之主宰。一语道破了现代文明的狂妄。林清玄以一贯清澈澄清的心境于质朴无华的文字中传达出淡淡的伤感。他的情感犹如无波之湖中偶投一块小石,而微微泛起的涟琦,静而不死,动而不喧,生机蕴涵,让疲惫不堪而感官能力正在逐渐丧失的都市人得到一丝心灵的慰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