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会让别人把话说出来?

如题所述

很多时候,矛盾的产生,都来自于过于强调自我,开口闭口就是“我认为”。

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支持,就应该更多问一下别人的具体想法。让别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还可以了解对方的真正想法,避免自己理解上的偏差。

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我们说话的方式,就算是觉得自己再有理,在谈“我认为”之前,也要先问问别人:“你怎么想?”

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学习学习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尽管身处高职,他说话时常常是从对方角度出发。

《跟邓小平学领导方法》一书中,讲述了一个让人很难忘的故事。

1946年,邓小平任职晋冀鲁豫野战军政治委员,他经常给战士们做思想工作。

一天,正左开首长会议。门外来了一名战士,怕打扰首长们,他一直站在门外。

参谋长看到了这名战士,认出他是自己从部队前线选拔到司令部工作的张生华,就把他叫了进来,问他有什么事。

张生华吞吞吐吐地说,自己想回原来的部队工作。

一听这话,参谋长不禁有点冒火,别人有这样的机会高兴还来不及,他倒好,还想着要回去。于是,参谋长很严厉地问他:“难道在司令部工作不好吗?”一听参谋长这么说,张生华连头都不敢抬了,什么话都没有说。

政委邓小平走了过来,和蔼地拍了拍张生华的肩膀,说等开完会,让他来找自己。

会议结束后,张生华果真来了。邓小平并没有急着说什么,而是先问他为什么要回去工作。

一问才知道张生华产生这样的想法是有原因的:一来在大机关工作,他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二来他怕到司令部之后,就会失去学习打仗的机会。

这时,邓小平还没有谈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是鼓励他继续说下去,并问他为什么认为在司令部就没有学习打仗的机会?

受到政委鼓励,张生华真正放开了,他把自己的速胜论痛痛快快地讲给邓小平听。他分析了当前的战争形势,认为国民党很快就会投降了,到时候,就不需要拿枪打仗,自己自然没有机会学习打仗了。

邓小平耐心听完张生华的“演讲”,针对他的想法一一作答:“战争的胜利是要靠很多因素的……不能盲目乐观,贪图速胜,你说是不是?”

张生华听完邓小平的话,立即站起身,敬了个礼,很有力量地回答:“是。”

邓小平让他坐下,又说:“你要服从组织安排,执行命令是第一,小张同志,你说是不是?”

听着和蔼可亲的政委的话,张生华终于想通了,高兴地答应了工作的调整。

应该说,在面对张生华要离开的这一问题,参谋长的观点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他这样不听别人的意见,就直接去指责下级,使人难以心服口服;即使下级一时服从了,心中也有疙瘩,弄不好还会在工作中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来。

但是,作为领导的邓小平,却没有那样做,而是先问别人是怎么想的,然后再做分析说理。

很多人愿意用“我以为”作为开场白,不听别人是怎么想的,就把自己的意见统统说出来,反倒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最好的执行者会经常问别人是怎么想的,先听听别人的心声,然后再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就会减少很多矛盾。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跟上巨人的脚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