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莫扎特还是喜欢贝多芬?谁更有名?

谈主观感受即可,但字数要多。

我喜欢莫扎特的音乐.他的作品中体现了真善美,音乐极简单,极美好.但这是基于极其复杂的对生活的无奈,所以的他的作品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别的音乐作品拿到它的面前就觉得笨拙.莫扎特一生虽然短暂,但其作品洋洋大观,几乎涵盖了音乐的所有领域.我觉得名气方面两者没有什么可比性,都是很伟大的音乐家.只是听者自身感受后更欣赏哪位而已.以下是对于两人作品风格的不同观点.
莫扎特的音乐中有两大部分完整的体现了他的内心世界:一是歌剧,他的歌剧为后来的德语歌剧开了一个门,为后来的意大利歌剧架了一座桥.二是钢琴协奏曲,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他创作的全部过程.其作品也是公认最难演奏的曲目.也是音乐教学极好的教材.乐局清晰,是掌握西方音乐语言的基础.莫扎特的歌剧主题虽然世俗特征极为明显,单并不拘泥于世俗.贝多芬生活中与人难以相处的气质,必然导致他不可能写出优秀或是听众喜闻乐见的歌剧.莫扎特音乐中稍稍与人世靠近的地方,使他的音乐没有贝多芬音乐中"暴虐"与君王般的东西.他的音乐不可能作为纳粹德国时期士兵进军的号角,但贝多芬的音乐能,贝多芬的音乐能"发动"民众.莫扎特的音乐接近心灵与生命的天然成分.他的音乐是温润作响的石头.贝多芬则是含有重金属的岩石.
回答者:Mercuryman - 江湖新秀 五级 5-16 11:04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但是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 ——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

经过了一系列的铺垫,人声部分终于浮上水面,开始了《欢乐颂》的吟唱。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当然贝多芬并没有照搬席勒的原诗,而是以自己独到的理念,配合音乐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删节和修改。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个不同声部人声的独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团的合唱下,《欢乐颂》得到了升华,欣赏的人们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乐章的最后,这种气氛被表现到了极致,整部作品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情景下结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16
我喜欢莫扎特的音乐.他的作品中体现了真善美,音乐极简单,极美好.但这是基于极其复杂的对生活的无奈,所以的他的作品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别的音乐作品拿到它的面前就觉得笨拙.莫扎特一生虽然短暂,但其作品洋洋大观,几乎涵盖了音乐的所有领域.我觉得名气方面两者没有什么可比性,都是很伟大的音乐家.只是听者自身感受后更欣赏哪位而已.以下是对于两人作品风格的不同观点.
莫扎特的音乐中有两大部分完整的体现了他的内心世界:一是歌剧,他的歌剧为后来的德语歌剧开了一个门,为后来的意大利歌剧架了一座桥.二是钢琴协奏曲,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他创作的全部过程.其作品也是公认最难演奏的曲目.也是音乐教学极好的教材.乐局清晰,是掌握西方音乐语言的基础.莫扎特的歌剧主题虽然世俗特征极为明显,单并不拘泥于世俗.贝多芬生活中与人难以相处的气质,必然导致他不可能写出优秀或是听众喜闻乐见的歌剧.莫扎特音乐中稍稍与人世靠近的地方,使他的音乐没有贝多芬音乐中"暴虐"与君王般的东西.他的音乐不可能作为纳粹德国时期士兵进军的号角,但贝多芬的音乐能,贝多芬的音乐能"发动"民众.莫扎特的音乐接近心灵与生命的天然成分.他的音乐是温润作响的石头.贝多芬则是含有重金属的岩石.
第2个回答  2008-05-30
贝多芬中后期变成了聋子,但还是写出了许多经典之作,身为宫廷乐手他的地位远不如莫扎特他们都是从小成名,被称做音乐神童的他们一个前者是残疾,一个是正常人,不可否认这点上贝多芬值得我们去喜欢。
莫扎特一路风调雨顺,但他性格也给他音乐创作带来了许多麻烦。他是孤傲的,他是内敛的,在哪个年代,音乐是为数不多的娱乐,从某中意义上说,他是成功的,因为他的学生非常出色。
我个人喜欢,莫扎特,因为身体的缘故,人们更觉得贝多芬值得尊敬,但从音乐方面来看,贝多芬音乐的成功是必然的,他有个好老师,而这个老师对他的影象甚大。
莫扎特值得我喜欢的地方在于他音乐细致和个人性格。
第3个回答  2008-06-01
我全部都喜欢:
都很好:
贝多芬;
贝多芬的人生虽很坎坷,但他对音乐的执着,是显而易见的.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他选择面对,面对上帝的不公,他毅然接受.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却失去了属于对于音乐家最重要的东西.他的世界,不在有声音的存在,但他很坚强,他很执着,抱着音乐的梦想,继续在音乐的世界里,顽强走下去,在音乐的路上,创下一个又一个的高峰!音乐在他心里起伏着,荡漾着,他属于音乐,音乐也属于他!!
谈谈贝多芬与莫扎特对比

1. 曲式上:两者都采用奏鸣曲式,但贝多芬使之大大扩充发展,并且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2. 结构上:莫扎特采用的是海顿的古典式的三乐章或四乐章结构,小巧玲珑,规范精致。贝多芬保留了古典四乐章形式,但把第三乐章的“小步舞曲式”改为悲壮深刻的“诙谐曲”(名称上如此称呼而已,其实并不幽默诙谐);首度创作了五乐章的《田园交响曲》,并赋予每个乐章一个小标题;音乐史上第一次在交响乐中引入人声(《合唱交响曲》)。

3. 配器上:莫扎特使用了十八世纪后半叶的交响乐队一般采用的双管编制,即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法国号和小号各两只(有时他连这样的乐队编制都没全部采用),这样的编制特点使音乐的音响格外纯净,透明而富有表情,如同使乐器发出人的声音一般。贝多芬的交响曲使用的乐队以完整的双管编制为基础。木管方面,本来在海顿和莫扎特的交响曲中还难得看到的单簧管已经确立了他的牢固地位,铜管乐器声部不用长号,由两个法国号和两个小号组成。他只是在个别交响曲中,才添加了短笛、低音大管和长号,在《第九(合唱)交响曲》中甚至用到四个长号。他很重视木管乐器,让它演奏十分重要的声部,他的《第一交响曲》已经明显表露出这个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配器上的不同处理,他的《第一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虽然都是双管编制,但其音响效果却迥然不同。

4. 精神内涵上:由于莫扎特的交响乐创作时间跨度较长,所以很难找出其中同一的精神线索。然而莫扎特的交响曲虽然有时具有一些悲剧性因素,但更多的是抒情歌唱,灵动活泼,调皮嬉戏。贝多芬则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的交响曲中的首位,赋予他所表现的英雄以哲学家与战士的品格和思想家的头脑。他所塑造的英雄生活在人民中间,把为人民争取自由作为生活的目的,他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奋斗,他在同敌对势力的斗争中甚至牺牲了自己,直至赢得了斗争的胜利。贝多芬曾说过:“我们的时代需要精神健壮的人物。”因此,我们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莫扎特是少年维特,贝多芬是埃格蒙特;莫扎特是调皮的苏珊娜,贝多芬则是勇敢的列奥诺拉;莫扎特是机智的费加罗,而贝多芬则是革命斗争的英雄
莫扎特;
莫扎特采用的是海顿的古典式的三乐章或四乐章结构,小巧玲珑,规范精致。贝多芬保留了古典四乐章形式,但把第三乐章的“小步舞曲式”改为悲壮深刻的“诙谐曲”(名称上如此称呼而已,其实并不幽默诙谐);首度创作了五乐章的《田园交响曲》,并赋予每个乐章一个小标题;音乐史上第一次在交响乐中引入人声(《合唱交响曲》)。
第4个回答  2008-05-21
谈谈贝多芬与莫扎特对比

1. 曲式上:两者都采用奏鸣曲式,但贝多芬使之大大扩充发展,并且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2. 结构上:莫扎特采用的是海顿的古典式的三乐章或四乐章结构,小巧玲珑,规范精致。贝多芬保留了古典四乐章形式,但把第三乐章的“小步舞曲式”改为悲壮深刻的“诙谐曲”(名称上如此称呼而已,其实并不幽默诙谐);首度创作了五乐章的《田园交响曲》,并赋予每个乐章一个小标题;音乐史上第一次在交响乐中引入人声(《合唱交响曲》)。

3. 配器上:莫扎特使用了十八世纪后半叶的交响乐队一般采用的双管编制,即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法国号和小号各两只(有时他连这样的乐队编制都没全部采用),这样的编制特点使音乐的音响格外纯净,透明而富有表情,如同使乐器发出人的声音一般。贝多芬的交响曲使用的乐队以完整的双管编制为基础。木管方面,本来在海顿和莫扎特的交响曲中还难得看到的单簧管已经确立了他的牢固地位,铜管乐器声部不用长号,由两个法国号和两个小号组成。他只是在个别交响曲中,才添加了短笛、低音大管和长号,在《第九(合唱)交响曲》中甚至用到四个长号。他很重视木管乐器,让它演奏十分重要的声部,他的《第一交响曲》已经明显表露出这个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配器上的不同处理,他的《第一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虽然都是双管编制,但其音响效果却迥然不同。

4. 精神内涵上:由于莫扎特的交响乐创作时间跨度较长,所以很难找出其中同一的精神线索。然而莫扎特的交响曲虽然有时具有一些悲剧性因素,但更多的是抒情歌唱,灵动活泼,调皮嬉戏。贝多芬则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的交响曲中的首位,赋予他所表现的英雄以哲学家与战士的品格和思想家的头脑。他所塑造的英雄生活在人民中间,把为人民争取自由作为生活的目的,他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奋斗,他在同敌对势力的斗争中甚至牺牲了自己,直至赢得了斗争的胜利。贝多芬曾说过:“我们的时代需要精神健壮的人物。”因此,我们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莫扎特是少年维特,贝多芬是埃格蒙特;莫扎特是调皮的苏珊娜,贝多芬则是勇敢的列奥诺拉;莫扎特是机智的费加罗,而贝多芬则是革命斗争的英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