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香料

是所有香料的产地 作用

  一般而言,香料是指由富含香气的树皮、树脂、木片、根、叶、花果等所制成的香之原料。依原料的不同,又可分为旃檀香、沈香、丁香、郁金香、龙脑香、薰陆香、安息香等丰富的种类,甚至也有动物的分泌物所成形的香,如龙涎香、麝香等。
  香料大多出产于气候酷热的地区,由于热带地区人体容易产生体垢及恶臭,所以古来为了消除体臭,就将当地盛产的香木制成香料,涂抹于身上,称为涂香;或是焚香料薰室内及衣服,称为烧香或薰香。

  其中,涂香所用的香料有香水、香油、香药等;烧香所用的材料有丸香、散香、抹香、练香、线香等。根据《大智度论》卷三十所记载,烧香只能在寒天时用,而涂香在寒、热天也可使用,寒天时杂以沈水香,热天时则杂以旃檀香。

  涂香、烧香更摄属六种供养、十种供养之一,在密教之中,依三部、五部之区别,所用的香也有不同,即佛部用沈香,金刚部用丁子香、莲华部用白檀香,宝部用龙脑香,羯磨部用薰陆香等。

  香料的种类非常丰富,一般而言,其来源有三种:一是从植物采集的植物性香料,一是从动物采集的动物性香料,而另一种则是从化学提炼的人造的香料、合成香料。

  自然界中的香料大多存在于动物界与植物界中,几乎没有存在于矿物中的。植物性香料的范围甚广,产地依种类而异,大体上是以亚热带地区为中心产地,亦遍及西南欧地区如法国义大利、西班牙等处。

  植物性香料的分布最为广多,采集也比较容易,种类繁多,大多采自于花、草、树木。例如:蔷薇、茉莉、水仙、风信子、紫罗兰等是采自鲜花;佛手柑、柠檬、橘子等是采自果皮;樟脑、白檀、沈香等是采自树木枝干;龙脑是采自树脂。其它尚有丁香、肉桂、胡椒、茴香等,则或是采自树皮,或采自果实种子。不同的香料采集方式不同,大致是将植物散发香气的部分,依其性状用蒸馏、压榨、乾燥等方法取得。

  动物性香料主要有四种:麝香,多产于云南、缅甸、喜马拉雅地区;麝猫香,产于衣索比亚;海狸香,产于北美洲;以及龙涎香,产于印度洋、太平洋。前三种为动物的生殖腺所分泌,龙涎香则采自真甲鲸体内类似病体的结石组织。现今使用之麝香、龙涎香,多为人工合成的化学品,而海狸香很少使用,麝猫香则仅作为保留剂。

  由于天然香料采集过程繁复不易,而且数量有限,因此有人造香料的产生,而其用途也更为广泛,遍及各类事物,乃至我们日常生活用品。

  以下我们所要介绍的是佛教中常见的香料。

  栴檀香

  栴檀(梵名 candana,学名 sirium myrtifolium),为檀香科常绿乔木,产于印度、中国、泰国。檀香是极为常见的香料,经常做为东方庙宇焚香之用,及火葬时的高级燃材。

  檀香是印度东南部、马来西亚及帝汶(Timor)岛密生潮湿森林中的土产植物。它的根附着在其它树木的根部,但最后却可长至四O英尺(十二公尺)高,是生长最慢的树种之一。

  檀香具有对生的卵形叶片,前端为尖型,而花朵则仅由长自花萼的四条雄蕊所组成。檀香的木材蒸馏后,可以得到极香的精油。是印度香水Abir的主要成分。斐济群岛的妇女将檀油和椰子油混合后,用来擦在头发上。

  檀香木的英文名是Sandal wood,可分为:紫檀、黄檀与白檀。本来只有印度和印尼出产檀,目前许多地方都有出产,像东加王国、新几内亚、飞枝群岛等地都有。

  另外有一种区别檀的说法,则是说:“皮在而色黄者,谓之黄檀;皮腐而色紫者,谓之紫檀。”如就此观点,白、黄、紫檀可能是以颜色来区分。

  此外,一般又有老山檀木与新山檀木之分,这个由来,传说是很久以前的香料进口商,因为印度的檀香很难出口,就从其他的地方开发。进口以后,消费者发现和以前的不太一样,进口商就说:“以前是比较深山地区的,年代比较久,叫老山,现在砍伐完了。这一种是比较浅山的,是新的。所以就叫新山。”后来现在所谓的“老山”就指印度所生产的檀木,新山是新开发的其他地区所生产的。

  栴檀自古在印度西岸的西格兹山系一带栽培,形成栴檀的一大产地。栴檀是梵语Candana的音译,和印度教也有密切的关连,除了做香使用以外,也用来画在额头上,作为表示宗派或阶级的染料。

  栴檀树的茎干通常高达二、三十尺,木质密致有香味,常作为雕刻或制成佛具;根部如果研磨成粉末,则可以作香,就是栴檀香或称檀香,也可制成香油,称之为檀油。栴檀树的叶是以一、二寸枪锋状对生,花作房状。果实是球形核果,大如蚕豆,成熟之后则呈黑色,汁液丰富。果核非常坚硬,竖起来则有三凸棱。

  《慧琳音义》中又说:“栴檀,此云与乐,谓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皆是除疾身安之乐,故名与乐也。”栴檀是“予乐”的意思,因为白檀能治各种热病,赤檀能去除风肿,都是能去除疾病使身体安乐的药。

  《玄应音义》卷二十三中也说有赤、白、紫等数种栴檀,又有牛头栴檀、蛇心檀两种,前者呈灰黄色,香气浓郁,自古以来经常用来雕刻佛像,例如优填王即是以牛头栴檀雕刻佛像。

  在《法华经》卷十九〈法师功德品〉中,提及持诵《法华经》者,可得证鼻根功德,善能嗅闻及分别种种天香、栴檀、沈水等种种妙香。

  在佛经中,也常以栴檀妙香于众香中的殊胜,来表示大乘菩萨比小乘圣者殊胜之处。在《顶生王因缘经》卷三中说:“譬如有人其身臭秽,虽以旃檀沈水香等种种涂身,犹不能香,如是不勤求声闻、辟支佛乘,不断恶业,乃至邪见,如果以摩诃衍大乘香涂,犹故不香。”

  经中比喻就像有人身体臭味污秽,虽然用旃檀、沈水等种种殊胜妙香加以涂身,还是无法感到芬芳,就如同求道之人不断恶业乃至邪见,身心充满臭秽,即使外表以摩诃衍大乘香来余身,还是没有用。而栴檀也常代表香中殊胜者,与修行之戒香作比喻。

  在《佛说戒香经》中,也以沈香、檀香为世间上等的香,用来比喻持佛净戒香者,诸天爱敬,诸魔远离。经中又说:世间所有诸花果,乃至沈檀龙麝香,如是等香非遍闻,唯闻戒香遍一切,旃檀郁金与苏合,优钵罗并摩隶花,如是诸妙花香中,唯有戒香而最上。所有世间沈檀等,其香微少非遍闻,若人持佛净戒香,诸天普闻皆爱敬,如是具足清净戒,乃至常行诸善法,是人能解世间缚,所有诸魔常远离。经中说世间所有沈香、檀香等的香味非常微少,无法普遍薰闻,如果有清净持戒者,此戒香不但能普遍薰闻,而且能得到诸天爱敬,具足清净戒行,乃至常行种种善法,一切诸魔悉皆远离。

  佛经中也以栴檀之树、根、华俱香,来比喻菩萨的行持如同风吹草偃,见闻者无不受到感化,随顺同行。

  白檀是栴檀的一种,又称为白栴檀、白檀香树。是产于印度的香树,由于木材身带白色,而有此名称。栴檀树的树身可以制成香,称为白檀香或白栴檀香。在《大唐西域记》卷十中〈秣罗矩吒国〉条中记载:秣罗国的海边有秣刺耶山,其中有白檀香树,但又有其他相类似的树木,无法分辨,只有在夏天的时候,登于高处望之,则会看见有大蛇萦绕于白檀木之上。这是因为白檀木性凉冷,所以蛇类喜欢盘于其上,当地人就以箭远远地射此树,做下记号,等到冬季大蛇蛰藏之后,再来伐木。

  檀香的功用

  除了制香之外,自古以来,印度就风行以栴檀雕造佛像。例如《不空羂索陀罗尼经》中记载观世音菩萨像之造法:“或用木作,亦以白檀,或紫檀香、檀木、天木。”此外,中国、日本等地亦流行以白檀木雕刻佛菩萨的圣像。依《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所记载,圆仁入唐时,曾经到台州开元寺瑞像阁参拜白檀释迦像。白檀同时也是五香之一,是密教修法时常用的供品。

  在《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记载,佛陀成道之后,至忉利天为佛母摩耶夫人说法三个月,当时,憍赏弥国优填王非常思慕佛陀,于是请毗首羯摩天造佛陀形像,这是世间有佛像之始。相传优填王造像的同时,波斯匿王造金像,但是法显于《佛国记》中却记载,波斯匿王所作是牛头旃檀木佛像,保存于只洹精舍。

  玄奘在《西域记》卷五中,曾经叙述憍赏弥国有高六十尺的大精舍,内安置优填王下令雕造的旃檀像。同书卷十二又列记自印度带回之佛像、经卷,如:“刻檀佛像一躯,通光座高尺有五寸,拟憍赏弥国出爱王思慕如来,刻檀写真像。”由此可知,玄奘大师到印度时,不仅于憍赏弥国礼拜旃檀像,而且曾携回模刻之像。

  檀香除了也是一种很好的香料外,也有药效。由檀木中所抽出的叫檀油。它有消灾、去暑、提神醒脑、润滑皮肤等功效,对手龟裂、富贵手、黑斑、蚊虫咬伤等皮肢症状有特别的药效。在盘尼西林等抗生素没有发明之前,这是对抗皮肤恶症最好的物品。以前有很多恶毒的皮肤病,都是用檀油来治疗。印度所产的檀木,它的油产率,约在百分之四到六,而印尼差不多百分之三到五,印度所产的檀油,品质也较佳。

  沈香

  沈的英文名称为Aloe wood,在东方称作琼脂,是由Aguilaria agallocha树种产生病变,这种病变的结果,使树脂瘤经由吸收沼泽中的水土精华而结成。

  沈香木刚开始时还不能称为沈,必须埋藏在沼泽之中,经由浸蚀,木头开始腐朽,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木质部分因腐朽而去除,只剩下树脂瘤,才叫做“沈”。

  沈可以说是近乎化石状况的一种东西,是吸收了整个大地的精华所产生的。其实它并不属于原有树木部分,而是这种树种的病变部分所产生的新物质。沈的采集,十分危险,必须经过原始森林,穿越山崖而采集,大多要冒生命的危险才能采到。正由于沈的形成须经漫长岁月,再加上采集不易,因此沈自然十分珍贵价昂。

  目前在印度、缅甸及柬埔寨、马来半岛、南中国、海南岛、菲律宾、摩鹿加群岛皆有产沈不。沈香木是一种绿乔木,树高六、七十尺至一百尺,直径五至八尺,叶片互生,呈长椭圆形,叶片长度为三至四英寸,叶片表面呈革质,有光泽。

  此种木材在一般的情况下并没有香味,甚至由于木质软而轻、呈灰白色而无用处。

  只有树龄二十年,或五、六十年以上,枝干腐朽曲斜,在木心部分凝集了树脂的木材,才是一般所说的沈香。原本土著只是从密林中捡拾,但是后来逐渐知道将树砍伤的方法,让树腐朽而后收取残留下来饱含树脂的心材,做为沈香用。

  沈香其气味香如蜜,所以又称为蜜香。古印度药书中曾记载焚烧沈香,其薰烟可使身体染上香味,并可用来作为治愈外伤及伤口的镇痛剂。古代中国、印度及伊斯兰教,都有教徒远赴荒凉偏僻的产地寻找沈香木的记载。

  在《中阿含经》卷第十五,三十喻经中,以国王及大臣大身上所涂的木蜜、沈水等香,来比喻比丘以戒德为香:“舍梨子!犹如王及大臣有涂身香、木蜜、沈水、栴檀、苏后、鸡舌、都梁。舍梨子!如是,比丘、比丘尼以戒德为涂香。舍梨子!若比丘、比丘尼成就戒德为涂香者,便能舍恶修习于善。”经中说,就像国王和大臣,以木蜜、沈水、栴檀等妙香涂身,比丘、比丘尼以清净戒德为涂香,如此就能舍离恶事,修学一切善法。

  在《法华经》也说如果诚心持诵此经,能成就清净鼻根,能闻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花香,如须曼那花、阇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