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一年开始普及义务教育

如题所述

中国在1986年开始普及义务教育。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当前版本是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正。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起草,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来的。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上立法经验不足,只有原则性的18条法律条文。从1986年的18条到2006年的63条,新的《义务教育法》体现了我国教育立法水平、立法技术和立法质量质的飞跃。2006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修订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0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 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同年7月1日施行。这是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教育立法,标志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国务院于1986年9月转发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人事部《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 ,义务教育起始入学年龄为 6周岁 。丧失学习能力的儿童免予入学,因疾病或特殊原因,可延缓入学。各地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法定学习年限。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有条件的地区可免收杂费。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要求在1990年左右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中等发展程度的地区要求在1990年左右普及初等义务教育,1995 年左右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不发达地区争取在20世纪末大体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第2个回答  2013-06-08
2011届学生的开始。
第3个回答  2013-06-08
1986年就颁布了义务教务的法律明文,不过只有大城市先得到实行,后来小地方才慢慢普及…
第4个回答  2013-06-08
12年免费教育离我们还有多远

当下,由于高中教育不属义务教育,因此它在许多地方成了收费“特区”,高昂的学费让家长们不堪重负。然而,这一局面终于在珠海被打破,珠海市政府8月1日宣布,从2007年秋季起,珠海市将对本市户籍的中小学生实行十二年免费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书杂费全免,高中教育阶段免学费,持有“低保证 ”的特困家庭普高和中职学生免交课本资料费。此外,复读学生不予免费。

此前,在全国范围内,只有极少数地方对残疾学生或孤儿实行了12年免费教育。

珠海在全国开了先河。这样做,不仅自我堵塞了一条收费渠道,而且政府财政负担也因此增加不少,一减一增,珠海市政府的眼界、魄力和勇气令人尊敬。

很早以前,就有学者建议把普及12年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发展国家目标;2005年,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谢鸿光建议修订《义务教育法》,把9年制义务教育延长到12年,并实行免费;最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12年免费义务教育的问题被代表委员多次提及。但这一切,都始终未成现实。

据亚洲开发银行报告,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70多个已经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发达国家大多普及了12年免费义务教育,并向15年免费义务教育迈进,即使在不发达国家,12年制免费义务教育也正在成为共识,如古巴教育支出占GDP的6.3%,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实行12年义务教育,学校不仅不收学杂费,还免费提供食宿和校服。许多非洲穷国也照样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

古巴以及许多非洲穷国的经济实力那么差,它们能够做到。那么历经过数十年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日渐强大的中国,没有理由做不到。当下,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那么紧接着,12年制免费义务教育是否也应提上讨论日程了?如果它能变成现实,那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公平将意义重大。

实行12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可以缓解乃至消除教育不公。

这样做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这将使教育不公和与此相关的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得到缓解。要缩小收入差距,首先就应当缩小教育差距,保证下一代接受尽可能平等的教育,这是一项基本的发展权,也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可以整体提高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孩子的素质。研究表明,教育回报率高于物质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大约50%,有学者估计,我国投资人力资本的回报率可能高达30%至40%,考虑到教育能够改变国民素质、增强社会和谐度及凝聚力,回报将更高。《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显示,2005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4030.95万人,毛入学率仅为52.7%。说明很多孩子初中毕业就被推上了就业市场,这种现象显然需要改变。

普及12年免费教育,把高中和中职教育作为孩子们进入社会前的“预备班”,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素质,而且可以正面促进教育改革,使高考不再成为初中级教育的惟一指挥棒,促进教育现代化。

专家分析,假设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依法入学,每年每个小学、初中、高中生的平均义务教育费用分别为500元、1000元、1500元,按资料推算,2006年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约需2260亿元。而去年全国财政收入近4万亿元。可以说,实现全国范围内的12年免费教育,财政负担能力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在于:我们拿出了多大的决心?对此的认识程度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