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剧场的文明戏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自从1913年郑正秋率领新民社掀起了新剧的中兴之势,他几乎花了20年的时间一而再,再而三地振兴新剧。故这段时间的核心人物仍然是郑正秋。郑氏在电影的贡献已经得到认可,而他在戏剧界的努力,除了新民社的中兴之功,其他的尚未充分挖掘,本文以时间为序先大致梳理郑氏致力于新剧的粗略线索,详细的论证则有待来日。

  郑氏之外也偶有个别剧场开演文明新剧,但大都时间不长。1917年6月11日新化团“特请著名文明新剧巨子加演高尚新剧《大闹龙舟》,戏中串戏《朱砂痣》”。新化团是一个小剧团,兼演戏曲和文明新剧。1918年9月6太平新戏院开幕布告演出“文明新戏”。1925年7月15日更新舞台“……新新社文明戏,择吉开演,特此布闻”。新新社文明戏在更新舞台演出了两个月就停止了。

  据《申报》统计,郑正秋1913年组织新民社,1915年新民社并入民鸣社他作编剧主任。1916年他在笑舞台任编剧主任。1917年3月郑氏任大声社编辑总主任,再一次在笑舞台编剧并演出,随后,他又被称为笑舞台总裁。1917年7月至9月郑正秋出现在杭州民鸣社。1917年12月郑正秋参与鸣新社表演。1918年4月笑舞台重组,郑正秋为编辑总主任,郑正秋、朱双云任《笑舞台报》主编。1918年6月至10月郑正秋组织药风新剧场,任编辑总主任,他声称该剧场“营业性质与教育主义并重”。

  1918年10月至1919年7月,上海无一个独立新剧场。1919年7月6日上海大戏院开演“大风社文明新剧”,编演主任是郑正秋。比较特别的是,这一次连郑正秋也称自己所演的为“文明新剧”,这在早期话剧史的主流中是比较少见的。总结这段时间和后面1919-1922年笑舞台和平社新剧的广告词,可以看出,郑正秋不甘心上海文明戏的失败,想重新引导商业性话剧的潮流,并竭力配合新文化运动后的思想观念和戏剧方向,从而实现其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两不误的主导思想。

  1919年7月6日郑正秋在《第一次实在的话》里说“情愿来到在沪地,开通、开通风气,演几出真真‘文明戏’给大家看看”。他提出真文明戏,意在表明当时流行的文明戏是假文明,其戏剧革新的意识还是很强的。7月15日《正当的新戏》中,郑正秋说:“大风社的戏是正当的新戏,不是女戏班里卖脸的新戏,不是老戏班里卖笑的新戏,亦不是卖景的新戏,更不是卖戏法的新戏。卖脸、卖笑、卖景、卖戏法最可恶,易引中下社会人速入歧途,脑筋里受不通的误解,影响在人心、风俗很大。本社竭力要做成正正当当的好新戏……”在这里,郑正秋历数当时戏剧界的弊端,反对一味追求噱头和商业利益的做法,表达其要编演风格严肃、内容进步、启蒙大众的好戏的愿望。8月5日大风社迁址,在期迁址通告中表示“从此可以不演陈腐的旧弹词戏,专演历史的社会的世界的新编剧,除去事权上的干涉”。这里似乎想表明,它是因为事权被干涉,出于无奈才演弹词戏,如果完全自己做主,则一定不演陈腐戏,而是致力于新编剧。我们且不管这段话里有多少真实成分,至少,郑氏在回应社会上批评文明戏演弹词戏的舆论,表达自己锐意求新的动机。

  1919年9月10日郑正秋组织的笑舞台和平社新剧部开幕,至1922年6月9日告别演出,共坚持近3年时间。1921年4月24日的夜戏剧目为《瑞祥杀嫂》,广告词说:“北京最新风流案……带新潮文明色彩:独幕戏。编排合‘三一律’的戏,很不容易……”4月26日,笑舞台夜戏演“新文明戏《私囡的天性》”,其宣传词为:“正秋年来竭力提倡新文明剧,像《新嫂嫂》、《贤妻良母》、《黄金美色》、《荒村情女》、《阶级刀》、《学徒的爱情》等等,都是帮助新文化的新编剧。这本戏也可以称为新文明剧的”。历览这一时期笑舞台的广告,可以看出,郑氏竭力追赶时代步伐,积极迎合思想潮流,所以他的“新文明剧”是对旧文明剧的革新,其理念大致有三,思想上,与新文化运动保持追随的步调;编剧上,努力练习“三一律”等近代戏剧写实原则;选材上,以“实事剧”来突出其社会写实的追求。纵观笑舞台3年来的剧目,可以看出郑正秋从根本上是个文化改良主义者,他深谙观众心理,能够把握时代脉搏,总是能够适时推出广受欢迎的剧目,其剧目虽说大多带有惩恶扬善的寓意,但在对恶的描摹上穷形尽相,带有清末以来谴责小说和黑幕小说的特征,总是对社会上发生的恶性事件表现出极大兴趣,这在郑氏而言是提倡“实事戏”。其结果,居然赢得了不错的票房和巨大的社会知名度。

  1922年8月31日笑舞台新中华剧社新剧部打出“择吉开幕”的广告,该剧社演出至1923年4月。1922年9月18日笑舞台预告:“新中华剧社特请优秀演员演文明新剧,择日开幕”。其开幕宣言为:“本社是纯粹营业性质,不戴什么社会教育的假面具,只晓得用全副精神灌注在舞台上,拿来供看客娱乐,这是本社的宗旨”。该剧社的演员倒也有名,王无恐、邹剑魂、张啸天、张秋屏、邹美文、王呆公、彭德惠、谭半痴、杜秋痕、傅小波、许非痴、袁小燕、高天樵等。其中大部分演员都曾参加过郑正秋的剧社,编剧傅小波是郑正秋的高足,笑舞台又是郑正秋的大本营,因而,这个剧团可能与郑正秋有关。但是就演剧宗旨来说,却不是郑正秋的路数。作为一个改良主义者,郑正秋的编剧、演剧一直趣味性和思想性并重,并且力图跟上时代步伐。这一次的宣言,以娱乐观众为宗旨,似乎大悖郑氏以往思想和时代潮流。

  《申报》广告揭示,1923年9月17日南京下关笑舞台和平新剧部开幕宣言,1925年11月30日笑舞台的演员表为:郑正秋、朱访芬、慎愁红、张冶儿、傅秋声、谭志远、冯敏秀、王无能、张夫公。1926年11月16日笑舞台开幕,编剧为郑正秋和学生叶良让。1927年3月笑舞台的广告停止。同年9月笑舞台又出现了,编剧为郑正秋的学生傅小波。

  1928年1月26日天乐新剧社一舞台开演“文明新剧”,其开幕宣言说:“新剧不振于今已极,除游戏场中附属开演者外,竟无一正式新剧之舞台独立存在于海上。本台主人心酸于斯,前曾办和平社笑舞台越时三载,历编《马永贞》、《KK女士》、《黄爱珠》等剧,经营得法,称颂一时。兹于旦日起……有天乐剧社一舞台之组织,本其素有之经验,以为新剧之导演,或使新剧有永放光明之望焉”。该台主人正是郑正秋。当然,郑正秋的背后总是站着一个张石川,他们二人长期合作为中国早期话剧和早期电影做出了很大贡献。相比而言,张石川注重艺术的商业性,其最终目的是赚钱,而郑正秋则从未忘记艺术的社会功用。20年代郑正秋已经是著名的电影导演和编剧,不能拿出太多精力来组织新剧演出,但他又对新剧有一份执著的责任感,不忍心看着它没落,因而,总是屡办屡辍。

  1928年4月3日,笑舞台罗汉剧社发表开幕宣言决心“抱定真实主义……作新剧的创导者”。1928年9月30日笑舞台新生命新剧社开演宣言:“新剧的使命负责移风易俗,指导社会,新剧的功效影响到国家社会,至深至巨,……新剧的精神在主义和问题……”编剧为郑正秋的学生叶良让。这则宣言很明显在回应当时的思想主流,因为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兴起了易卜生热,中国文学艺术界也推崇文学艺术中对社会问题的反映,其主题思想也盛行各种主义,这种宣传显然是继承了郑正秋的艺术思想的。

  1931年8月29日为十六省水灾联合演剧助赈,郑正秋与电影明星胡蝶、谭志远、王献斋、夏佩珍、严月娴、高梨痕合演话剧《秋水怨》。

  1933年3月31日明星公司演剧筹款,郑正秋演唱了《黄鹤楼》,他与胡蝶、谭志远、朱秋痕(女士)、顾梅君(女士)、朱孤雁等合演话剧《贵人与妃人》。

  1935年7月16日郑正秋病逝。郑正秋终其一生对话剧矢志不渝,为中国早期话剧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这一时期郑氏自称“文明戏”和“新文明戏”,说明他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核心人物,一直致力于使这一戏剧样式真正落地生根,融入中国普通市民的日常文化娱乐之中。郑正秋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话剧走的是通俗文化、大众艺术的路线,他既给普通市民带来心理抚慰和世俗娱乐,又竭力引导民众保持旧伦理、新道德,从而弘扬正义,扶助弱小,扬善除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2
黄梅戏,最优美最文明,发源地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