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新剧”、“话剧”、“新剧”、“文明戏”是怎么混称的?

如题所述

  据《申报》戏剧广告,从30年代开始,早期话剧开始称为“话剧”、白话新剧,也称新剧、文明戏。如1930年1月25日新世界晓风社表演“时事话剧”,醒心社“滑稽话剧”。这个“时事话剧”就是文明戏,“滑稽话剧”就是文明戏和滑稽戏的混合品。当然,也有径以话剧相称的,如1931年5月30日就有“新柳社话剧”和“钟社话剧”,这两个团体在前一时期称作文明戏。1932年3月30日中华大戏院新新团自称“滑稽白话文明新剧”,看来当时的剧团在宣传名称上真的左右为难了,当然这也说明他们的戏剧是滑稽戏、白话剧和文明戏的合成品。虽然那些文明戏的老班底这么变来变去地随意称呼着,可是左翼戏剧却从来没有模糊了自己和文明戏的界限,他们从未以文明戏自称过。

  这表明文明戏已经基本被商业性所征服,在艺术和思想的先进性和时代性上远远落伍,而这一时期成熟的严肃话剧和左翼戏剧成为现代戏剧艺术的代表。文明戏在这个格局中,找不到自己合适的文化定位,因而,呈现出明显的迎合各方以获得生存空间的态势。

  1936年9月1日始新世界“文明戏”剧目是《赵琼瑶滴血成珠》,福安游艺场的“文明戏”是《双钉记》和《济公活佛》,这都是文明戏的常演剧目。

  1938年以后,《申报》戏剧广告很少再有“文明戏”一词了。倒是陈大悲写过几篇关于文明戏的小文章。1938年11月1日《申报游艺界创刊纪念》陈大悲写《文明戏与话剧》;11月8日有他的《文明戏怪称之由来》,价值都不是很大。虽然,文明戏一词在广告中销声匿迹,但文明戏的演出依然存在,而且它已深入上海人的骨髓,所以尽管一片讨伐之声,它的营业都保持不错的态势。1941年12月29日《一年来艺坛大事记》里说:“就像专演文明戏的绿宝、东方等剧场,也为了避免观众的淘汰而步入了正轨,他们近来一样也有很多有意义的作品”。

  当然,在今天看来,那些完全商业化了的文明戏已经失去了清末民初为革命呼号、奔走的战斗力,在抗日战争特殊的政治形势下,它依然表演着那些家庭黑幕、社会新闻、儿女情长,在剧场里还是不断的卖弄噱头,政治上真的尽失“文明”精神,放弃了曾经担负的社会使命。但是,如果我们肯宽容地替当时挣扎着求生存的普通市民想想,生活已经黑暗到了极点,他们总要有一些自我麻醉、自我安慰的方式吧。文明戏自从进入民国就已经演变为市民文艺了,因而,普通市民的需求就是它的生存空间。

  从《申报》戏剧广告的剧目、剧团和演员来看,40年代以后,上海现代话剧演出占了上风,申曲、越剧、滑稽戏、沪剧也繁荣起来,文明戏演出减少。从全国范围来看也是如此,文明戏真正地式微了,或者说他分化了,它和各种地方戏结合,它的理念和表演方式进入了地方戏,有力推动了各地地方戏的发展。

  另外,据新加坡戏曲学院院长蔡曙鹏博士介绍,在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的“歌坛”中尚有文明戏演出。这说明文明戏的生命周期并不是原先人们认为的只有二三十年的短暂历史。

  大致说来,最初文明戏以“新剧”自期,表明了中国话剧诞生期对新艺术的向往和追求。后来,文明戏称呼流行一时,与它进入娱乐场成为市民娱乐密切相关,此时,它与其他姊妹艺术品种和中国文化环境密切交融。“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文明戏饱受批评,但文明戏的骨干郑正秋等人不甘心失败,决心追随时代潮流,重振早期话剧,而特意以“新文明戏”的称呼,以示继往开来的勇气。而30年代,成熟话剧尤其是左翼话剧兴起,文明戏乘时代潮流向新兴话剧看齐,因而,常常以话剧相号召。40年代,文明戏广告几乎销声匿迹,但是其演出却仍在进行。

  文明戏称谓的变化与它自身的沿革相表里。在政治立场上,文明戏从以社会责任为第一使命,转变为较为保守的立场,以至于后来许多文明戏艺人完全为商业而演出,放弃了政治抱负。从艺术追求上来说,最初它以改造中国戏剧艺术的前卫姿态出现于中国大地,后来,它充分和本土艺术、地域文化相混融,成为“过渡戏”,从而失去其西化、先进的特色。从观演关系的角度而论,它以民众启蒙者居高临下的精英面貌出现,而以仰视者媚俗、取悦式的滑稽、噱头退场。文明戏所走出的是一条中外文化交流和古今戏剧转变的样本之路,是精英立场、启蒙姿态的义务演剧走向大众文艺和通俗娱乐的商业化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它充分地与各种文化思潮和文艺样式相呼应,与其他文艺现象共同构成了中国20世纪前期的文艺景观。

  文明戏称谓的变化不仅能反映它产生、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也可以揭示它与其他文化思潮、艺术流派的互动关系。当社会把文明戏视为传输文明、启蒙大众之利器时,人们给予它极大的重视和高度的赞扬;当它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而放弃了对民族责任的承担时,人们痛心疾首。同时,由于艺术观点和追求的不同,各个文化、艺术流派的倡导者也纷纷以文明戏为参照物,在对文明戏的批评中标举自己的艺术追求、文化理念。传统戏曲演员及戏迷、南社文人、《新青年》派及其追随者、爱美剧、国剧运动、新月派、南国戏剧、左翼戏剧、国防戏剧、抗战戏剧等戏剧运动的代表人物都曾对文明戏做出评价。文明戏对各种风潮和评价,有时追随、依附,有时针锋相对,因而,与文明戏称谓的变化史相伴随的是文明戏的毁誉史,文明戏与其他文化思潮、艺术流派的互动史。其中的曲折幽微,则需要更为细致的追溯、爬梳与考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