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六根清静中的意,是指不要有思想吗?比如辨别心,梦想,联想,幻想,执着等想法吗?

那和尚念佛愿为众生祈福;有修行的人想去极乐世界而努力,这些不也是执念和想法吗?根本上是也是有念头的。这是六根解释不全面还是佛法本来就有冲突?谢谢。

感恩楼主对于佛法知识的探求。
其实楼主你这个问题是几乎所有人都会遇到,但是可能很多人没有楼主这样提出来,反而更容易误入迷途。
其实六根清净并不是去做石头。如果清净是没有,那岂不是死人即可成佛了吗?对不对?
佛教里提到的六根指的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这清净呢,是让我们在面对外界的时候,不要生出,贪嗔痴慢的心。让六根不造作业障。
譬如,我们眼睛看到美女,可以生出赞叹的心,内心也会生出妒忌的心嗔恨的心,更有甚者会生出淫欲贪爱的心。
而修行让自己六根清净呢,是让我们时时刻刻的反观自己的内心,自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没有出现这些不清净的念头、言语、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修正自己。所以时时刻刻无不是修行,没有什么神奇和特异。

再来说第二个问题,佛法里讲让我们放下执着,但是修行是不是一种执着呢?
肯定是的,但是,我们要通过利用修行的这种执着来放下更多不好的执着,这也就是佛教里经常说的:“河尚未渡,不应舍船”,“借假修真”。待到因缘具足,等到缘分到了,该放的也会放开。

不过这里也想补充一点,所谓的执着并不是不去碰,不去计较,所谓的放下执着,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更清醒的、更理智的、更加智慧的去拿起。
打个简单的比方,比如挣钱,如果执迷与钱财,可能因为“当局者迷”而牺牲健康、亦或者家庭不安,亦或者不能尽孝,等等,也或者因为执着而做出了违法乱纪的事情,而放下呢,就是让我们更清醒的看待这件事情,明白我们在做什么,到底要的是什么,更好的更理智的更智慧的处理与它的关系,使得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朋友得到真正安然,真正的幸福快乐。

如果还有疑问不妨追问。

末了祝福楼主吉祥如意。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23
师兄,这个意是我们的第六识,能知法者是。以能对法而生意识,故谓意根。人之所以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就是由于六根对六尘而生起的妄识,这个妄识贮存在阿赖耶识里,因缘成熟,随业流转。
出家僧人为众生祈福,还有去极乐世界所做的努力,这些都是佛针对不同因缘的众生,有不同的方便法。我们不能拿着佛的这个法去评判另一个法,这叫法法不相到。因为有的众生因缘不成熟,需要用这种善巧方便来引到佛法里来,那么就有所谓的祈福啊,消灾啊,这些都是生灭无常的,佛告诉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佛法告诉我们众生要远离颠倒梦想,解除痛苦烦恼,最终回归究竟的彼岸,这才是佛法的精粹。
大家用什么方法,也是根据个人不同的因缘。因缘上,万法无咎。金刚经上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能遇到阿弥陀佛,能生起信心,能念佛的名号,发愿去极乐世界,这本身就是与阿弥陀佛无量劫结下的大善缘。如果与佛无缘之人,他也不会去执着念一句佛号,也不会生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师兄,你说对吧?
当然了,不管是佛法也好,世间一切也好,我们都不能执着,看破,放下,才是我们要做的。否则,执着任何一相,我们都不能回归清净的妙明本心。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第2个回答  2013-01-23
六根清净是指六根不执著六尘。这时候可以六根互用。一般凡夫做不到的。根据天台宗,六根清净位,便是五十二个菩萨阶位最初十阶的十信位,要断见思二惑——相当唯识宗的分别烦恼与分别所知的二障,这应该是从普通(外)凡夫进入贤位(内)凡夫的阶段。 又据法华经及涅盘经中说,能得六根清净,便可六根互用,所谓六根互用,那是说,六根之中的任何一根。均可兼备其他五根的功能,眼能见色,也能闻声、嗅香、尝味等,耳能闻声,也能见色、嗅香、尝味等,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一样。 六根清净了,就能六根互用,这在一般的读者看来,难免会说这是神乎其神的神话。事实上,我们之所以不能六根互用,正因为自己把六根的官能限制住了,也就是说,我们利用六根而执取六尘,六尘充塞了六根,障碍了六根,六根便成了六尘的奴才,也习惯地成了六尘的应声虫,色尘来了,眼根应付,声尘来了,耳根应付,香尘来了,鼻根应付,舌、身、意根,也是一样。 如果不是这样,如果六根不执六尘,六根不受六尘的支配与诱惑,那么,六根就从六尘之中得到了解脱,解脱了的六根,便是自由的六根,自由的六根,自然可以彼此互用而不分界限了。这个自由的六根,也就是清净的六根,因为自由的六根虽然仍与六尘打交道,但已不受六尘的引诱而造生死的染污之业,所以称为六根清净。 说得明白一些,所谓六根清净,不是没有了六根,而是我们的生理官能,不再随著外境的幻象而转,这就叫做一尘不染——但这绝不是等闲的工夫所能办到的事。
第3个回答  2013-01-23
六根,指六种主要的感觉器官,因为六根与外界接触,容易生出六识,六识就是第六意识,也是佛教常说的凡夫的分别心。

分别心,就是以自我意识为出发点,看待周围的环境与他人,总是站在二元对立的角度。比如,善啊恶啊,丑啊美啊,香啊臭啊。。。。。

当我们陷入这个以自我为圆心的思维时,就很容易看错走偏,陷入无尽的痛苦轮回中。

六根清净,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到了八地菩萨就入了六根清净的门了,佛是彻底清净了。

我们只能尽量按照这个道理去做,能少一些自我执著心、分别心就很不错了,就能解决人生的大问题了。

所谓六根清净,就是没有自我执著心(不执著自我)分别心(简单说是不执著周围环境的好坏与他人)、妄想心。

其实说这些过高的境界没什么实际用处,我们作不到。你做到最低层次,就是阿罗汉了,就超越生死轮回了。

目的在于帮助我们理解,放下自己的贪嗔痴心态,自私自利名闻利养等消极心态,而非放下事情不做。正因为放下这些消极的,才更能轻装上阵,不会患得患失,更好地处理好生活工作中的事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1-23
六祖在坛经里讲得很清楚,只有死人才没有思想。一切法门都是从第六分别意识起修,由它主导的,可以说没有它参与是不可能修成。所以,成佛做祖在最初是当然要起执着相,由执着净法来替代对于世间染法的执着,有成就后才能谈将执着本身舍掉的问题。
那些度生的愿望,往生的愿望其实根本上都是心体的正用而已,真回归它,才知做梦也好,幻想也罢,不离其用,用而不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