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的人民生活(包括 衣食住行四方面)

拜托!!!急用!建国初期的人民生活!最好是关于广东,西樵的!!!!!!

衣:讲究穿戴,注重衣服面料、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改革开放前,一般市民穿的是中山装,所用布料大多是机器织的“咔叽布”。有的农村居民还是用自家织的粗棉布做的衣服。蓝色中山装和绿色军装是当时的时代特征。住:许多城市出现花园式住宅。农村以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为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富裕地区农民普遍住上了楼房,安装了电话,配备了电脑,卫生设施不断改进。20世纪90年代,中国居民开始了“装修热”,表明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要求。食: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同时食油、禽、蛋、肉、豆制品也实行限量供应。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1999年,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行:建国初期,交通不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牛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马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兴建了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铁路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17
就大跃进运动本身应该说,无可厚非,但对走集体主义道路,怀有不满,甚至憎恨的高级干部,对党的总路线是阳奉阴违明左实右,搀沙子,搅混水。表现在严重脱离自然科学的瞎指挥,浮洿风,违背自然规律的莽目冒进。又表现在不能正确引导人民群众高涨的建国积极性,在农业生产上,不能摆正生产关系的配属体系,头脑发热,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把社员群众集中起来成立公社大食堂,施行供给制,免费吃喝,给粮食数量造成紧张。虚报产量,亩产上万斤,跨黄河,渡长江,说大话,放大炮,放卫星。给日后的群众生活埋下隐患,加之五九年的自然灾害,六0年苏修帝国主义的逼债,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困难,低指标,瓜菜代。过度的饥饿,加具了部分地区老弱病残人员的身体负担,诱发了他的死亡的机率。这些天灾人祸很大程度的来自于这些高级干部的阳奉阴违,若对这些人感到好奇,不可思义,那就是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始作涌者,和他忠实的走狗!!
第2个回答  2019-05-21
不要写死,死太口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