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政策由"无为"转变为"有为"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归纳简单详细一点

秦人统一中国后,由于历史的惯性,继续奉行严酷的法家思想,法家虽然强调依法治国,但仅仅是把法律作为君主专制的工具,而黄老道家“道生法”的理念,则被他们架空和悬置起来,以致于无道之法横行,民怨沸腾,最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西汉建立后,基于历史教训,统治者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国策略,同时,由于秦末农民战争和四年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迫切需要通过休养生息来恢复社会生机,另外,当时天子、诸侯、军功阶层三权分立,天子无法独断专行,使得道家清静无为的治国策略受到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丞相曹参从稷下黄老学派的发源地--齐地,找到了黄老思想的星火,并将其引向全国,成为了当时整个国家的指导思想。面对严峻的形势,他们一面全盘接受前朝的法律制度,并任用循吏来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坚持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另一面又回到了依道生法的立场,不断用道的原则修正前朝的法律,宽刑简政、休养生息,终于造就了一个前所有为的盛世--文景之治。经济如此繁盛,民众如此自由(私人也可以自由发行货币),司马迁还空前绝后地讨论了经济运行规律和企业家的精神。同时,由于统治者采取了黄老道家清静无为兼容并包的政策,使得整个国家的思想界开始活跃起来,儒墨名法阴阳等诸子百家重新兴起,百家争鸣的局面重新形成。

西汉中期,随着七国之乱的平息,推恩令的实施,诸侯势力被消灭,同时随着周亚夫等人死亡,军功阶层也随之衰落,汉武帝皇权独大,再也不能容忍黄老道家对自己的约束,外施仁义内多欲的他转而独尊儒术,开始以仁政的名义扩张公权力,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破坏法治、摧毁民营经济,全国人口半数死在他手里,幸亏晚年改弦易张,否则就是秦始皇第二。至于有人说匈奴是他打败的,也是无稽之谈,在他晚年,派出去的李广利16万将士全军覆灭,直到威宣之治,部分恢复黄老道家思想,才彻底打败了匈奴。所以民间有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到乱是儒家的说法。追问

能不能详细一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9
历史背景:西汉王朝经过汉初的“黄老之术,无为而治”和“文景之治”,国力日渐趋于强盛,社会现状和历史阶段的客观条件要求西汉统治者做出相适应变化。影响:一、为开创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盛世奠定了政策、理论、思想基础,比如取得对匈奴的军事斗争的胜利等;二,促进了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强化,巩固和加强了皇权的地位;三、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向前发展;四、“有为”的个别政策,人为地使中华民族的部分文化消失,对中华文化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追问

你的背景有点笼统,可以改成汉代在初期无为而治之后,国力恢复发展较快,但是出现了统治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问题,匈奴边患等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18
其根本原因是国力的日渐强盛,可以负担大规模会战的支出。还有汉武帝个人的性格。
第3个回答  2013-04-18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是强化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