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举几个例子说明日常生活中有那些是有科学道理的

1、辩析熟悉的来人现象:

和你朝夕相处的人在室外说话时,我们通过听声音就知道是哪位在说话。

原理: 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音调、响度都有可能相同,但音色绝不会相同,因为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相同,由于非常熟悉,我们通过辩别音色就能分辩出哪位在说话。

2、听长短现象:

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听声音就能了解水是不是满了。

原理: 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时发声频率不同,空气柱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暖水瓶中水越多,空气柱就越短,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特别是水刚好倒满瞬间,音调会陡然升高,这时候我们就能判断出水已经倒满了。

3、挑选商品现象:

我们去商店买碗、瓷器时,我们用手或其它物品轻敲瓷器,通过声音就能判断瓷器的好环。

原理:有裂缝的碗、盆发出的声音的音色远比正常的瓷器差,通过音色这一点就能把坏的碗、盆挑选出来,当然实际还用辩别音调,观察形态等方法,但主要还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

4、水龙头一打开水就会流出

原理:日常生活中来自水管的水大多数来自水塔,而水塔中的水是用高压泵把水压上去的。

因此,水塔中的水面比水龙头中的水面高出许多,水龙头与水塔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根据连通器原理,液面应相平,所以,一打开水龙头水便流出来了。

5、B超检查

在病人需要接受B超检查时,仪器会通过检测而在仪器屏幕上呈现图像。

原理: 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有一定的穿透性,医生用某些信号器产生超声波,向病人体内发射,同时接受内脏器官的反射波。

通过仪器把反射波的频率、强度检测出来,并在电视屏幕上形成图像,为了判断病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B超利用的是回声原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8

1、星星会一闪一闪:

我们看到星闪闪,这不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而是与大气的遮挡有关。

大气隔在我们与星星之间,当星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密度和厚薄影响。大气不是绝对的透明,它的透明度会根据密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地面透过它来看星星,就会看到星星好像在闪动的样子了。

2、人打呵欠:

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再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发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呵欠来。

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还做到消除疲劳的作用呢。

3、蛇没有脚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是它们身上最外面的一层盔甲。鳞片不但用来保护身体,还可以是它们的“脚”。

蛇向前爬行时,身体会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边的鳞片,都会翘起来,帮助蛇前进时抓住不平的路面。这些鳞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动身体向前爬行,所以蛇没有脚也可以走动呀!

4、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开花:

向日葵花盘下面茎部的地方,含有一种叫做「植物生长素」的物质。这物质有加速繁殖的功用,但却具有厌旋光性,每遇到光线时,便会跑到背光的一面去。
所以太阳升起时,向日葵茎部便马上躲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来整棵植物就向着太阳的方向弯曲了。

5、人老了头发便会变白:

我们的头发中有一种叫「黑色素」的物质,黑色素愈多头发的颜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话,头发便会发黄或变白。人类到了老年时,身体的各种机能会逐渐衰退,色素的形成亦会愈来愈少,所以头发也会渐渐变白啊!

6、电影里车轮倒转:

在电影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一辆急速向前飞驶的汽车,轮子突然会停住,甚至会倒转。

电影胶卷上的镜头实际上是一幅幅不连续的图像,我们之所以看到电影中人物、车辆等似乎都是在连续动,是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的结果。

每当视网膜上接收到一幅图像,它的视觉并不立即消失,而要维持1/10秒左右。因此当银幕上一个镜头与另一个镜头变换得很快时,这些单独的不连续的场面就连在一起了,从而产生连续运动的印象。

7、飞车以能走壁:

物体作圆周运动就要有向心力,因此在圆桶内壁飞车时当然也需要向心力。由此可知,要使R增大,速率V就要增大,飞车就能盘旋上升;反之,要下降则要减小速率。

总之只要掌握和调节好车的速率,表演者不仅不会摔倒,而且能上下盘旋,飞行自如。当然说说容易,真正要飞车能走壁,还需娴熟技巧与机智灵敏,不经千锤百炼是办不到的。

8、室内阴凉存放,祛除蔬菜农药

空气中的氧气有分解部分农药的作用,可以通过延长蔬菜的存放时间,来减少部分农药残留量。

比如冬瓜、南瓜等不易腐烂的蔬菜,可以放在室内阴凉处3天以上再食用,并不需要放在冰箱,如果是容易腐烂的叶菜类,可以在水里加点果蔬清洗剂浸泡,或者是加热,祛除农药残留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活常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5
.吃药的时候,不要用茶水送药,因为茶会和药物发生中和作用,降低药性。
2。发烧时喝茶害处较大,因为茶叶所含的茶碱会提高人体温度,并可影响和降低药物的作用,从而加重病情,因此,发烧时不宜喝茶。
3。穿红色衣服可以吸收、过滤掉更多的太阳紫外线,从而可减轻紫外线对皮肤的损害。
4。儿童空腹的时候不要吃糖,因为在空腹时会影响他们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

5。把新鲜鸡蛋放在石灰水中可以保鲜,是因为鸡蛋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响生成了碳酸钙堵往了鸡蛋表面的微孔,防止氧化而变质。
6。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和变质或变形,常在食品袋内充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或氮气;或在袋内放干燥剂:生石灰、氯化钙重要是吸水,铁主在是吸收氧气和水;或采用真空包装。
7。鱼鳔内的气体重要有二氧化碳和氧气
8。做镘头时加些纯碱重要为了中和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面包疏松多孔。
9。蔬菜中残留的农药可以用碱性物质泡,可降低农药的药性
10。皮蛋的涩味可以加点食醋去除
11。冰箱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12。铝壶上的水垢(重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盐酸或食醋除去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 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1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15
第4个回答  2013-07-13
1.吃药的时候,不要用茶水送药,因为茶会和药物发生中和作用,降低药性。
2。发烧时喝茶害处较大,因为茶叶所含的茶碱会提高人体温度,并可影响和降低药物的作用,从而加重病情,因此,发烧时不宜喝茶。
3。穿红色衣服可以吸收、过滤掉更多的太阳紫外线,从而可减轻紫外线对皮肤的损害。
4。儿童空腹的时候不要吃糖,因为在空腹时会影响他们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