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呢?

如题所述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受到“嫪毐之乱”的牵连,被罢免了丞相之位。

后来,嬴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上面写道: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吕不韦看到这三十个字后,悟出了嬴政背后所表达出来的真正含义,惊惧不已,最后选择了服毒自杀。

那么,秦始皇这句话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深意呢?

吕不韦的处境:嬴政本想“法外开恩”

吕不韦在秦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历史上的记载和《大秦赋》中的演绎并不一样。

实际上,无论是嬴异人还是嬴政,对吕不韦都是极度猜忌的。

嬴异人在赵国为质之时,秦国还处于秦昭襄王的统治,国势强盛,内外安稳。吕不韦设计令嬴异人回到秦国,秦昭襄王逝世,秦孝文王即位,吕不韦还是一介商贾的身份。

但诡异的是,孝文王即位三天就死了,嬴异人继任,是为秦庄襄王。然而,更为诡异的是,嬴异人在位三年也身亡了,嬴政即位。

秦王换的有点频繁了,而其中无论是孝文王之死还是庄襄王之死,最大的获益人都是吕不韦。

所以,有人怀疑,这两任秦王之死和吕不韦有关。

其实这种怀疑并没有实据,但这样的事情也不需要实据,因为吕不韦确实能对秦王产生威胁。“三家分晋”和“田氏篡齐”,殷鉴不远,这也是为什么嬴异人和嬴政在即位之后都对吕不韦有很深的猜忌。

嬴政的生母赵太后本来就是吕不韦送给嬴异人的,两人旧情复燃,共同把持朝政,使得秦国大权旁落,本应在嬴政20岁那一年实行的加冠亲政,被拖后了两年。

然而,无论怎么说,嬴政最后还是加冠亲政了,那么吕不韦的威胁其实已经被降低了很多,考虑到他十数年为秦国做的贡献,劳苦功高,嬴政也没有太过逼迫他。

但是,一场始料未及的“嫪毐之乱”,使得这一切都变了轨迹。

嫪毐和赵太后育有两子之事的败露可谓石破天惊,嫪毐慌乱之下伪造了太后和秦王的印玺,兵发蕲年宫作乱。这一战让嬴政猝不及防,连宫中的宦者都加入了作战序列,最终才平定下来。

而嫪毐正是吕不韦献给赵太后用以脱身的。

吕不韦和赵太后旧情复燃,是瞒着嬴政的。但随着嬴政日渐年长,吕不韦也害怕了,于是就找了大阴人嫪毐代替自己,赵太后也因此放过了吕不韦。

但现在嫪毐之事败露,吕不韦和赵太后那点破事儿自然也经不起查,这也是他被罢相的真正原因。

但是,这件事的后续处理,对吕不韦来说其实也没有太严重。

嫪毐车裂,夷灭三族;一众官员被枭首二十余人;获罪被迁徙、贬斥的家族有四千余家;嫪毐与赵太后所育二子被处死,赵太后被迁出咸阳;敢为此事进谏的官吏27人,皆被杀死。

但是,吕不韦仅仅只是罢相而已,甚至连迁出咸阳的处分都没有。

可见,嬴政对吕不韦还是有所感念的,并没有将他的罪行放在明面上,一来是涉及到太后的家丑,二来也是考虑到吕不韦的劳苦功高,这是想“法外开恩”了。

然而,事情再次出现了反转。

吕不韦读懂了嬴政表露出来的担忧

秦始皇亲政,齐、赵派使臣前来祝贺,其中齐使茅焦成功地以失去“仁孝”之名不利于秦一统天下的理由,劝说秦始皇迎回赵太后。

既然赵太后要回来,那么吕不韦就不能留在咸阳了。

嬴政下令,让吕不韦回自己河南的封邑去。但没想到,吕不韦在离开的时候,竟然引起了士子、游士以及各国使臣的争相送别。

而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则流言逐渐传开来。

话说,楚国考烈王没有子嗣,春申君黄歇很着急,为其搜罗了很多女子。而赵国有一个叫做李园的人,本来想将其妹妹女环献给楚王,但又担心楚王身体有问题,其妹妹不能诞下子嗣而失宠,于是就将女环献给了春申君。

黄歇纳了女环之后,成功使其有孕,而李园、女环以及春申君谋划,将女环进献给楚王。就这样,女环成功地为楚王诞下了一名男婴,这就是楚太子。

这就意味着,春申君窃国成功,他的儿子当上了未来的楚王。

然而,李园、女环等人担心春申君势大,就在楚王的丧礼上刺杀了他,以至于春申君的门客散去列国,这件事情也就传开了。

这一年正好是始皇九年,嫪毐之乱爆发的时候,吕不韦因此罢相。

可以看到,春申君黄歇向楚考烈王献女环,和吕不韦送秦庄襄王嬴异人赵姬的情节是非常相似的,于是关于嬴政身世的流言就变得越来越敏感。

而嫪毐曾经自称是秦始皇的“假父”,也就是继父的意思,吕不韦是嬴政的“仲父”,这样一对比,事情就愈发微妙了。

刚刚经历过“嫪毐之乱”的嬴政就不得不产生了担忧。

嫪毐一介“阉竖”,成不了什么大事儿,但吕不韦不同,他经营十数载,在秦国根深蒂固。除此之外,天下士子、游士,列国使臣对他都异常尊重。

如果他要发动叛变,那么“三家分晋”、“田氏篡齐”的历史事件未必不会重演。

这才出现了嬴政给了吕不韦的那“三十个字”,何功于秦?何亲于秦?大家心知肚明,但也正因如此,吕不韦对于秦国的隐患就愈发严重。

于是,嬴政下令,吕不韦一家不用去自己的封邑了,改去巴蜀。

吕不韦正是因为看到了嬴政对自己的忌惮,心里清楚,如果他不死,那么对于吕氏一族的惩处是不会停止的,最终必然是灭族的下场。

所以,吕不韦才惊惧之下,只能饮鸩自杀。

而事实上,吕不韦死后,关于其家族如何并没有记载,如此来看,应该是得以保存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8

      吕不韦内心可能觉得,秦始皇只是一时生气,将他革职而已,秦国还是需要他的,相信过不了多久秦始皇就会让他官复原职。吕不韦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养门客的习惯,而且掌政多年,势力极大,回到封地后吕也不安分,联络大臣,就连其他六国的人也都派人跟他走动,他离开一年多以后,还有“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的话,他恰恰触碰了一个君王的最大底线。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历练,秦国的实力增长,统一六国指日可待,秦始皇也内心也渐渐变得狠心起来,因为自己母亲的丑闻,本来就对吕不韦有很有恨意,吕不韦在回到自己的封地后还不收敛自己的锋芒,让秦始皇杀他的心更加坚定。

     于是嬴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字数很少,大概30来字,大概的意思是:你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功劳,给你那么多封地还不够吗?你跟我有什么关系,自称是我仲父。你一家都搬到蜀地去住吧。吕不韦何其聪明,不可能不明白嬴政的意思,以前再大的功劳跟关系他都不在乎了,让他搬到蜀地去也就是客套话罢了,这封信的实际意思就是让他自杀。吕不韦怎么能不明白呢。

      其实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为了震慑百姓,秦国的刑法十分严苛和残忍,实行连坐制和什伍制,吕不韦饮鸩酒自尽,也是保护家人的一种行为,按照秦始皇给他的信来看,秦始皇对他已经是一点信任都没有了,他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秦始皇除掉他只是时间长短的事儿罢了,与其让秦始皇对他忍无可忍的时候杀掉他,不如自己自尽,还可以保全家人。

      其实我认为,吕不韦的一生是个传奇,从默默无闻的小商人,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多年掌握大权,秦国不断发展强大,对于秦国和秦始皇来说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奈何他被政治和权力蒙蔽了双眼,影响了他对整个政局的分析,而且在他与赵太后,嬴政的关系中没有处理妥当。嬴政作为一国之王内心是非常介意血统问题的,除掉吕不韦也是向世人证明他是皇室血统,不可侵犯。

      吕不韦还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权力太大,喧宾夺主,威胁到了秦始皇的地位,不懂得收敛锋芒。在他被革职,回到自己河南封地的时候,就应该有所察觉,但是他仍继续与大臣们联络,引起秦始皇的严重不满。如果他在自己的封地,懂得收敛,低调做人,让秦始皇放松警惕,可能还能保住性命,不至于让秦始皇铁了心要除掉他。

第2个回答  2021-01-17

由于受到了嫪毐事件的牵连,秦王嬴政罢免吕不韦的相位,让他回到河南的封地。回到封地后的吕不韦虽然已无官职在身,但是身为秦王嬴政仲父的他之前声望实在是太大,很多六国的使者还是会来拜访他,这个时候,秦王嬴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

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看完这封信,吕不韦选择了自杀,他看明白了秦王嬴政的目的,“君何功於秦?”这句话就完全是对吕不韦的诛心之言,吕不韦对大秦有什么功劳还用说嘛?没有吕不韦也许秦国依然强大,但那个强大的秦国王座上的统治者却不会是秦王嬴政。

也许我们一提到吕不韦首先想到的都是他和赵姬、嬴异人那些不明不白的关系,而忽略了他为奠定秦国天下大统的基础所作出的贡献。

吕不韦在秦国期间一直用重金招揽六国人才,门下食客多达3000余人,这些人才在吕不韦执政期间也为他提出了许多颇有建树的谋划,比如编撰专门的文章规范农业生产、拨出资金规划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用杂家思想综合法家思想治国等等。

并且吕不韦还与这些门客共同汇聚了一部《吕氏春秋》,里面融合了诸子百家各派主张,这也就是“一字千金”的典故。

吕不韦执政期间还废除了用头颅记录战功授予爵位的形式。自从商鞅变法以来,秦国推崇军功爵制,所以秦国士兵在攻克一地的时候,有个习惯,就是屠杀平民,然后用他们的头颅、耳朵充当战功,这也造成了被占领地区的激烈抵抗。但吕不韦废除了这一形式,让大秦军事在后面的战争中不扰民,伤民,不屠城,这个使得大秦从此攻城伐地更易,减少了敌方誓死反抗。

吕不韦还曾两次抵挡六国围攻,并借机扩大秦国军事力量。重用名将蒙骜,张骞,李信等人,切断了六国间联系,以致此后再无六国合纵,为之后秦国一统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军事基础。

从小就跟随吕不韦,听从吕不韦教诲长大的秦王嬴政难道会不知道吕不韦这些年为秦国立下的这些功劳?无论于国于家,吕不韦都是秦王嬴政最大的功臣,可是如今这短短30字的一封信,完完全全的否定了吕不韦的所有功绩。

抛出这些功绩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吕不韦在秦国就只剩下了了罪行,而吕不韦这些年犯险的罪行也并不少,如果依据秦律来办,每一条都足够要他的性命了。并且,如果真的完全按照秦律,吕不韦的家人也要受到牵连,所以为了自己的家人,吕不韦在看完信后选择了自杀。

第3个回答  2021-01-17

一说到"有钱",我们便很容易想到那些在商界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的逐利者,或是生活奢侈,挥金如土的享乐者。但在古代,有钱人往往削尖了脑袋往政坛里去。而吕不韦,就是一个成功代表。

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吕不韦,是战国末年有名的富商。他早期活跃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带,做着类似今天"倒爷"的工作,积累起了巨额财富。而吕不韦进入政坛的契机,则是当时在赵国邯郸做质子的秦国公子异人,即后来的秦庄襄王。

按照《史记》的记载,异人是秦孝文王众多儿子中,年龄不大不小的那一个。当时孝文王宠爱没有子嗣的华阳夫人,而异人的母亲夏姬并不得宠,故而异人也就成了孝文王面前可有可无的存在。后来他更是被送去赵国做质子。

秦国不重视,与秦国时常刀剑相向的赵国自然对这位质子十分轻视。在赵国,异人无论是车马还是衣食,都常常欠缺。就连他住的地方,也破败不堪。这让经商路过邯郸的吕不韦心生怜悯。而吕不韦的帮助手段,就是想办法支持异人继位。

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人,吕不韦自然没有一般权贵所有的政治资源,但他有钱,非常有钱。当异人疑惑吕不韦如何能帮到几乎毫无政治基础的自己的时候,吕不韦表示:"子贫,客於此,非有以奉献於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适嗣。"换句话说,吕不韦打算靠钱来补齐异人的短板。

吕不韦先是拿出五百金给异人,要他用此来招纳宾客。之后他又自掏腰包五百金,用来买贿赂华阳夫人和她姊妹的礼物。透过华阳夫人的姊妹,吕不韦得以向华阳夫人陈述利害关系,并最终说服华阳夫人支持异人。

正是在吕不韦的全力帮助之下,华阳夫人才认异人为子,孝文王也立异人为继承人。而吕不韦从中得到的,便是异人"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的诺言。

不过庄襄王和吕不韦的关系,却不仅如此。在一次酒宴上,异人看上了吕不韦娶的一个妾室。吕不韦起初很生气,但转念一想,自己已经花大价钱支持异人了。若能利用女子去巩固这段关系,那自己以后可能获利更多。于是,吕不韦就将这个已有身孕的妾室送给了异人。至于众人知不知道妾室已有身孕,我们不得而知。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秦围攻邯郸,赵国打算杀死异人。不过在吕不韦斥六百金重金的协助下,异人成功逃回秦国。在庄襄王即位后,他将吕不韦这位救命恩人和大功臣任命为国相,并封为文信侯,享受食邑河南雒阳十万户的待遇。

在庄襄王死,嬴政即位后,吕不韦被尊为相国,号称"仲父",有家仆数万人。同时,为了和东方六国抗衡,吕不韦也像战国四公子一样,招揽门客。而这时候,吕不韦还仗着嬴政尚且年幼,和曾经的妾室,当时的太后屡次私通。

后来嬴政渐渐长大,吕不韦察觉到不当行为给自己带来的风险,便主动抽身,还将嫪毐塞给了太后。为了让嫪毐留在太后身边,吕不韦还为太后出主意,打下手。所以当嫪毐一事暴露后,吕不韦自然也受到牵连。

嫪毐被诛杀三族,他与太后的两个私生子也被斩杀,太后被迁居到雍,嫪毐的门客也被尽数没收财产,被贬到蜀地。而吕不韦只是被罢相前往封地河南,都还是嬴政看在他当初帮助庄襄王,且有众多门客求情的份上。

然而在吕不韦离开都城前往河南的时候,秦国诸侯、宾客、使者都来送行,人群挤满道路两旁,这让嬴政产生了危机感。由于担心吕不韦谋反,嬴政当即给吕不韦赐书一封:"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嬴政写给吕不韦的这封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面看起来是对吕不韦功绩的陈述,而最后一句则是让吕不韦赶紧带着全家搬迁到蜀地去。

吕不韦于秦国,尤其是于庄襄王一家,当然有功。但他仗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做出了有损皇家脸面,侮辱皇家的事,这本就当死。且他侍奉两朝,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再加上招纳了众多门客,也确实有谋反的资本。

而蜀地,正是嬴政发配嫪毐门客的地方。他让吕不韦去蜀地,也就是表明了自己对吕不韦提防的态度。而这些内容,吕不韦都从短短的三十个字里读出来了。为了不牵连自己的家人,他便选择服毒自杀。而后看在嫪毐和吕不韦都已死,嬴政也就放过了吕不韦的家人和嫪毐的门客,让门客们都从蜀地离开。

精明如吕不韦,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早已深入其骨髓。同时,他也有及时止损的意识和决心。也正是如此,在嬴政写下那样一封书信以后,吕不韦果断地选择了自杀谢罪,来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第4个回答  2021-01-02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果不顺应君主的意思,可能下场更惨,另外,吕不韦从嬴政给他的信中,看出了嬴政对他杀心已起,而且变得非常厌恶。个人认为,大秦是吕不韦的政治理想和报复,他要守护大秦,是有很复杂的情感在里面,他是不会让大秦出现危机的,哪怕那个会威胁大秦的人是自己也不行。

要命的信

嬴政的信是质问吕不韦:“秦国封你食邑十万户,你对大秦有什么功劳?你号称大秦的仲父,但你跟我大秦又有什么血脉关系?”从这句话中,能够感受到秦始皇内心的愤怒、失望和厌恶。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史记》

其实秦始皇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对吕不韦长年累月的不满造成的。嬴政能当上秦王,吕不韦功不可没,有些野史甚至说,嬴政其实是吕不韦的儿子,当年吕不韦在赵国遇到落魄的秦国质子嬴异人,觉得他“奇货可居”不仅花费大量家财帮嬴异人打点铺垫,让当时秦国太子最得宠的夫人华阳夫人收养嬴异人,使得本来无缘王位的嬴异人最终也成了太子,最后登基。

吕不韦还把自己的爱妾赵姬送给了嬴异人,后来赵姬生下了嬴政,这就是嬴政身世备受争议的原因,有人说吕不韦把赵姬送给嬴异人的时候,赵姬已经怀孕,但这只是野史的说法,本人认为,嬴异人又不是傻子,会替别人养儿子吗,更何况他是王室身份,怎么会让自己的血脉混淆。

吕不韦的投资效益

现在从史料中能肯定的就两件事:其一,赵太后原先是吕不韦的姬妾。其二,赵太后跟吕不韦在秦始皇即位后的前几年(嬴异人死后)一直保持着情人关系。

赢异人即位,是为秦庄襄王。吕不韦也因辅佐有功,官拜丞相,封长信侯,食邑河南10万户。三年后秦庄襄王病逝,13岁的嬴政即位,尊吕不韦为相邦,称他为“仲父”。

因嬴政年幼,大权掌握在吕不韦及赵太后手中。此至,“奇货可居”的吕不韦,以其商人独特的投资眼光,获得了丰厚的政治回报。

举荐嫪毐,埋下祸根

这时候,年轻守寡的赵太后和吕不韦旧情复燃。史料记载,赵姬为人生性放浪,嬴异人去世后,深感空虚寂寞,再加上本就是吕不韦的侍妾。这两人一个把持前朝,一个把持后宫,很自然就会有工作接触,而时间一长,两人就旧情复燃了。

吕不韦时常出入太后宫闱,二人私通,就这样过起了风花雪月,偷偷摸摸的地下情的生活。然而随着嬴政逐渐长大,心思缜密的吕不韦怕自己跟太后私通会惹祸上身,就想终止这种地下情。但赵太后现在可是一国太后,不是当年他府上的歌姬了,岂能让吕不韦说甩就甩的。吕不韦为了能脱身,就把自己府上的大阴人嫪毐引荐给赵太后,用今天话讲,就是做了回皮条客。

不过,吕不韦没想到的是,赵太后这就完完全全是个恋爱脑啊,哪有半点政治素质,和嫪毐整天风花雪月不算,还对嫪毐有求必应,不断地满足嫪毐的权力欲望,最后就是嫪毐不知道天高地厚,居然以秦王的假父自称,赵太后居然还给嫪毐生了两个儿子,而嫪毐的野心更大,他居然想除掉嬴政,让自己的儿子但秦王。真真是昏了头了,你的儿子姓嫪不姓赢啊。

公元前238年,嬴政成年,准备在雍城举行冠礼。嫪毐乘机偷了秦王玺和太后玺,调到卫戍部队及附近地方军进攻嬴政所在的蕲年宫。秦始皇命昌平君和昌文君发动咸阳士卒攻打,嫪毐惨败,被车裂,夷三族,那两个异父同母的弟弟,也被嬴政活生生打死,太后也被囚禁在雍城。吕不韦作为推荐人,被罢官,贬往封地河南。

结语:

母亲的丑事,让嬴政即丢脸又气愤,谁替太后求情就杀谁。吕不韦被贬到封地后,六国拜访之人络绎不绝,这让嬴政非常不满,甚至感觉吕不韦这帮人或许在谋划什么对大秦不利的事情,毕竟,吕不韦知道太多大秦的秘密,嬴政担心也是正常的,所以就写了那封30个字的信,逼迫吕不韦迁去蜀地。而吕不韦就直截了当自杀了,是不是用这样方式来守护他的奋斗一生的政治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