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中央秦汉的发展历史及影响

谢谢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 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政治上几度出现强盛的局面,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政治:本阶段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秦灭六国后,为巩固统一,在中央建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和三公制,在地方确立郡县制,并在思想文化方面通过“焚书坑儒”等强硬手段,初步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来源:www.examda.com

  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其实质是奴隶社会分封制的残余对封建上层建筑的威胁。自景帝开始“削藩”,又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初步削弱王国的势力。汉武帝推行“推恩令”,从根本上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是西汉解决王国问题最关键的步骤。随之又夺去大批王侯的爵位,王国问题至此得到根本解决。为以思想上的统一加强政治上的统一,汉武帝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确立为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其主要原因在于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这是东汉一朝政治上的突出特点。豪强地主指在政治上享有特权,在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而且世代相传具有特殊身份的大地主,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还拥有私人武装,是对中央集权的潜在威胁。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来源:www.examda.com

  经济:本阶段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如西汉初年针对秦的暴政,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东汉初年针对西汉后期至新朝严重的奴婢问题,汉光武帝注意整顿吏治,并下九道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经过几代的治理,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民族关系: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

  在北方,汉族政权同匈奴族关系复杂。战国后期,匈奴族威胁中原,迫使北方各国筑长城自卫。秦朝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迁发内地人民充实边防。西汉初年“白登之困”后,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并不能杜绝北方边患。汉武帝时,社会繁荣,国力强盛,三次大败匈奴,基本解除北方的威胁。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北匈奴仍不断骚扰北方边郡。东汉政府两次打败北匈奴,解除了它对西域和东汉的威胁。

  两汉时期,同西域各族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张骞和班超先后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往来,密切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的开发,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两汉的疆域也得到了扩展。

  秦汉时期还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秦征服珠江流域的越族,在当地设三郡,迁移中原人民到那里戍守,还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汉武帝则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同内地各族人民的联系。

  对外关系:本阶段,中国向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使节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等形式发展起来。“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的交往开始沟通。同东方领国朝鲜、日本的往来更为频繁,中华民族的文化开始对这些东方国家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巩固

  1.政治上: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②建立中央和地方官制及行政机构: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县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中央和地方官吏都由皇帝任免。③颁行秦律,集中体现地主阶级的意志,对后世律令的制订有很大影响。

  2.经济上:①实行土地私有制。②统一度量衡。③统一货币。④统一车轨、修驰道。

  3.文化上:①书同文,以小篆为标准字体。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③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历史根源、特点和意义

  (1)历史根源:一是理论来源为法家思想,二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封建的个体小农经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封建的地主经济,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来保护他们的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也就是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反映出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2)特点: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这相对战国以前的分封诸侯制度更能有效地行使统治权,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3)意义:巩固了统一,维护了封建的经济基础,对整个封建社会影响深远。与分封制相比,它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至于秦朝短命而亡,并非实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致,而是其暴政的结果。不过,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其代表地主阶级反动性的一面越来越明显,并且由于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独断性和随意性,很容易出现专制独裁的暴君。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制度

  1.刺史制度:①汉武帝时实行的监察制度,全国分为13州,每州派一名刺史进行监察,没有固定的治所,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②东汉时监察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2.郡县制与封国制:西汉初年,在地方上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封国实际上与割据无异,严重危及到中央政权。汉武帝在位时,通过颁布“推恩令”和限制藩王的“附益之法”等措施,较彻底地解决了王国问题,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3.察举制:西汉时建立的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主要内容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等,其中察举是两汉最主要的选官途径。东汉时注重孝廉一科,先是乡党声望,后是门第族望,累世公卿因此形成和发展。

  二、经济制度

  两汉实行编户齐民制度,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自耕农、佣工和雇农等,都被称为编户齐民。目的:①加强对百姓的管理。②作为征收赋税、徭役和兵役的主要依据,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与中央集权的关系

  (1)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汉武帝“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了中央集权。

  (3)察举制在西汉中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控制了人才的选拔,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集权。

  (4)编户齐民制度增加了国家的赋税,巩固了统治。

参考资料:http://blog.cersp.com/index/1138522.jspx?articleId=1171369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05
出现中央集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