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偓《见别离者因赠之》原文及翻译赏析

如题所述

《见别离者因赠之》是唐朝著名文学家韩偓的代表作品之一。

韩偓《见别离者因赠之》原文:

见别离者因赠之

朝代:唐代|作者:韩偓

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
尊酒阑珊将远别,秋山迤逦更斜阳。
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
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

赏析

本诗前四句写征人草草着上戎装,出征远行,征马萧萧而立,送行的人们鸣咽着,用史实的笔调记载了民间疾苦,表达了作者对遭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后四句诗人联想到战乱使自己兄弟分离、天各一方的现状,寄寓了诗人强烈的身世飘零之感。全诗可以说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照,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结在一起有着强烈的优国忧民意识。

诗人生活在唐末战乱之际,当时自北而南,沿路所见,皆发于诗。标题点明本诗写作的原由,“别离”一词陡生无限伤感情绪,奠定全诗情感基调。首联紧扣“征人”与“征马”两个形象,真切地描绘了出征时的情景,画面感很强。

颔联描写的是别后想象的实景,诗人想象征人在离别亲人后沿着秋山远行的景象。尾联直抒胸臆,眼前的别离勾起了诗人对自身的`感叹,抒发了心中的无奈和感慨。本诗前四句写征人草草着上戎装,出征远行,征马萧萧而立,送行的人们鸣咽着,用史实的笔调记载了民间疾苦,表达了作者对遭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后四句诗人联想到战乱使自己兄弟分离、天各一方的现状,寄寓了诗人强烈的身世飘零之感。全诗可以说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照,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结在一起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

韩偓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4
见别离者因赠之
作者:韩偓
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尊酒阑珊将远别,
秋山迤逦更斜阳。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
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
赏析
本诗前四句写征人草草着上戎装,出征远行,征马萧萧而立,送行的人们鸣咽着,用史实的笔调记载了民间疾苦,表达了作者对遭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后四句诗人联想到战乱使自己兄弟分离、天各一方的现状,寄寓了诗人强烈的身世飘零之感。全诗可以说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照,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结在一起有着强烈的优国忧民意识。
诗人生活在唐末战乱之际,当时自北而南,沿路所见,皆发于诗。标题点明本诗写作的原由,“别离”一词陡生无限伤感情绪,奠定全诗情感基调。首联紧扣“征人”与“征马”两个形象,真切地描绘了出征时的情景,画面感很强。
颔联描写的是别后想象的实景,诗人想象征人在离别亲人后沿着秋山远行的景象。尾联直抒胸臆,眼前的别离勾起了诗人对自身的`感叹,抒发了心中的无奈和感慨。本诗前四句写征人草草着上戎装,出征远行,征马萧萧而立,送行的人们鸣咽着,用史实的笔调记载了民间疾苦,表达了作者对遭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后四句诗人联想到战乱使自己兄弟分离、天各一方的现状,寄寓了诗人强烈的身世飘零之感。全诗可以说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照,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结在一起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
第2个回答  2022-08-15
见别离者因赠之 [ 唐 ] 韩偓
原文
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
尊酒阑珊将远别,秋山迤逦更斜阳。
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
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
---------------
赏析
本诗前四句写征人草草着上戎装,出征远行,征马萧萧而立,送行的人们鸣咽着,用史实的笔调记载了民间疾苦,表达了作者对遭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后四句诗人联想到战乱使自己兄弟分离、天各一方的现状,寄寓了诗人强烈的身世飘零之感。全诗可以说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照,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结在一起有着强烈的优国忧民意识。
------------------------------
创作背景
诗人生活在唐末战乱之际,当时自北而南,沿路所见,皆发于诗。
-----------------------------------------------
韩偓(844年-923年),字致光,号致尧,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大臣、诗人,翰林学士韩仪之弟,"南安四贤"之一。
聪敏好学,十岁能诗,得到姨父李商隐赞誉。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及第,出佐河中节度使幕府。入为左拾遗,转谏议大夫,迁度支副使。光化三年(900年),从平左军中尉刘季述政变,迎接唐昭宗复位,授中书舍人,深得器重。黄巢进入长安,随驾进入凤翔,授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拒绝草诏起复前任宰相韦贻范。不肯依附于梁王朱全忠,贬为邓州司马。唐昭宗遇弑后,依附于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寓居九日山延福寺。信仰道教,擅写宫词,多写艳情,词藻华丽,人称"香奁体"。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病逝于南安县龙兴寺,安葬于葵山。著有《玉山樵人集》。
第3个回答  2022-08-14
见别离者因赠之原文就是:征人草草尽戎装,
征马萧萧立路傍。
尊酒阑珊将远别,
秋山迤逦更斜阳。
白髭兄弟中年后,
瘴海程途万里长。
曾向天涯怀此恨,
见君呜咽更凄凉。

翻译赏析是:
诗人生活在唐末战乱之际,当时自北而南,沿路所见,皆发于诗。

标题点明本诗写作的原由,“别离”一词陡生无限伤感情绪,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首联紧扣“征人”与“征马”两个形象,真切地描绘了出征时的情景,画面感很强。

颔联描写的是别后想象的实景,诗人想象征人在离别亲人后沿着秋山远行的景象。

尾联直抒胸臆,眼前的别离勾起了诗人对自身的`感叹,抒发了心中的无奈和感慨。

本诗前四句写征人草草着上戎装,出征远行,征马萧萧而立,送行的人们鸣咽着,用史实的笔调记载了民间疾苦,表达了作者对遭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后四句诗人联想到战乱使自己兄弟分离、天各一方的现状,寄寓了诗人强烈的身世飘零之感。全诗可以说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照,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结在一起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
第4个回答  2022-05-19
韩偓《见别离者因赠之》原文及翻译赏析
见别离者因赠之原文: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尊酒阑珊将远别,秋山迤逦更斜阳。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诗词作品:见别离者因赠之诗词作者:【唐代】韩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