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单位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人员身份会改变吗

如题所述

由于机构编制数控制和严格界定行政职能,可划入行政类事业单位的数量极少。在事业单位改革后,没有参公事业单位一说。只有行政类、公益类事业单位。首先参公事业单位其性质仍然属于事业单位,人员身份仍然是事业单位编制身份。如果原参公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后划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人员仍然属于事业单位编制,身份没有改变。在已经改革的地区如重庆,参公事业单位改革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待遇仍然参照管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9
1、什么是参公?全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参公编制其实还是事业编制,但又区别与普通事业编。在文件中一般是这样写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正是括号里的内容给了参公不一样的身份。虽然参公也是事业编,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和公务员放在一起来说,从晋升方式到工资构成都和行政编的公务员没有啥区别。

参公人员和公务员一样也要进行公务员登记,虽然各地在参公政策执行上有一定的差距,但参公身份优于普通事业编是不争的事实。比如这次公车改革中,参公人员和行政编享受一样的车补,普通事业编就没有份。

2、取消参公单位是下步改革趋势。我们可以先想一下,一般哪些单位为参公单位?大概有这四类:党政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群团组织、行政类事业单位和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这些单位之所以进行参公管理,一方面是因为行政机构限额和行政编制限制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他们一般具有行政职能。

正在推进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明确提出对行政类事业单位要剥离行政职能,将行政职能回归行政机关,实行党政分离,理清管理体制。行政职能的移交,给参公单位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失去了参公的依据。这个参公依据正是设置参公单位的前提条件,没有了参公依据,何来的参公的单位?因此下步取消参公单位是必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