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大学教育和国外大学差别那么大?

国外大学宽进严出,经常性的为了考查学生是否把这门专业课真正的理解否。经常出些“活题”。 非常多的论文报告,案例分析。作业非常灵活,都是大家各做各的。很多不是靠多记多背,不是从书上抄下来就能解决。作业灵活,评分的标准要求高。有些科目都有30%-50%的挂科率,布置一篇论文报告,有时班上近一半的人不合格,其中里面包括“英语为母语的”老外学生也不少,并不夸张。貌似国外的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创新 研究什么的)不像国内应试教育 考前划重点 大多数人 临时抱佛脚或搞小抄就OK了。
而且很多国外大学规定 必修课fail twice, 是要劝退的,貌似老师也在观察每个学生“做学术的天分genius”如何,适不适合的。国外的教育与国内大相径庭 不是做学问的料毕业还是不容乐观的。每个人的天赋确实有些差别。

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老是把“混”挂在嘴边,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老是逃课?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为什么现在到国外留学的人悦来越多,而且留学年龄提早了。
看了一个博友的博文才知道中国大学教育和外国大学教育的差距。原来中国的大学不是大学,中国的高中生怀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梦想走近大学,可是一节课后将他们从梦想拉回了现实,大学原来就是这样,大学的老师和高中老师没什么去别,都是满教师堂灌。下面睡到一大片。上课铃响了,学生才匆匆忙忙的从宿舍往教室跑,有的上课一大会了,学生才慢悠悠的走进来。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拿这手机聊天。布置的作业一个照抄一个的,还有的直接就从网上下载答案。考试前老师把考试范围画出来,学生下去背背就通过了。还有的学生甚至背也懒得背,考试前将答案印成小纸条直接抄。
毕业了老师布置的论文从网上下载一篇或者东拼西凑合成一篇文字性的东西就可以蒙混过关了。我上过的大学基本就是这样。这就足以揭晓第一段问题的答案了。
我们再看看这位中国博友的国外大学经历,下面我把他的博文分享为大家
在哈佛做讲座之后,我写了一篇感想文章,说哈佛的学习氛围很浓。文章发表后,一位哈佛学生给我发来一封邮件,说哈佛校园中,学生们的讨论很热烈,是事实,但这可不是学生们都爱讨论,他们也是没办法,因为老师有这样的要求,不参加讨论会,可能很快就跟不上课程。
他想告诉大家的是,大学的学习氛围,是由学校对人才培养严格要求、重视教学所带来的,不是考学生们的自觉。这与国内大学今年来反复强调“学风建设”,很是不同。“在”学风建设中,学校、老师反复教育学生们,要主动学习、要爱学习。可似乎学生都是主动不起来,该逃课还是逃。
其实,我在几所美国大学参观时,陪同的学生,都谈到了这一点,一位在MIT(麻省理工学院)读大二的中国留学生告诉我,他是世界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奖金获得者,高中毕业时报送进了北大,进了北大之后,一个学期选10门课,甚至更多,都没问题,因为只要学期结束,考试通过了,就可以了。他觉得大学的日自己本事昏过去的。
一个同样和他保送进北大的同学,混到大二,因为长期缺课去打游戏,最终多门考试不及格被退学。他觉得这样混下去,实在对不起自己,因此申请MIT,到这里继续读大二。到了MIT,虽然只选了五门课,但他感到异常的繁忙,因为每门课,老师都要求要阅读大量的书,有的课,还必须做大量的实验,稍微掉以轻心,就跟不上,在他们的同学中,晚上在图书馆熬夜看书到深夜的情形,十分普遍。
这位同学告诉我,他曾经对大学十分失望,而到了MIT,才发现自己以前上的哪是大学啊。他说,他对此的感受最有说服力,因为其他的本科生,大多是直接高中毕业后来留学;而研究生们,感受不到本科生教育。听了他的话,我在想,这可以解释,为何近年来会出现中国留学生捐巨资给自己的美国母校却不捐给中国母校。
我国大学,也反复在谈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可是,这只是说说而已。重视本科教育,意味着必须要求教授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到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中,可我国大学的教授们,在高校强调论文、课题、经费的现实中,是不愿意在这方面花“无谓”的精力的。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可摧毁学生们对大学的美好期望。我国很多高中毕业生,怀着美丽的大学梦进入校园,上完第一节课之后,就从梦想回到“现实”——原来梦想中的大学竟是这个样子。而对于学生们在大学里的“不认真”,大学将其原因归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进入大学没有进入角色。
我也曾对大学新生分析过,大学的教学环境与中学不同,要求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规划。但这次观察哈佛学生的学习,才明白,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规划没有错,可老师教育教学的高度投入、负责,对课程的严格要求,是学生进行有效自我管理、规划的基本前提。哈佛本科生的课,安排得并不多,但学生们忙,就忙在到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准备讨论会,以及撰写课程论文。
最近,数所世界名校的网上公开课受到国内大学生、白领的追捧,很多人的感慨是,看了这些课,才知道自己以前上的不是大学。这和那位来自北大的留学生的感受很相近。但一位哈佛学生告诉我,这些网上公开课并不是最精彩的,精彩的是讨论课。哈佛的讨论课,一般只有八九人(学校规定,课程参加人数不得超过八九人,人数太多,有的学生无法参与,这与我们课程强调规模,以数量来来论课程欢迎程度完全不同)。在讨论课上,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大家在讨论中,能相互学到很多知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我在卫斯理女子学院参观时,一位同学说,她们有很多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比如在上一周,就讨论利比亚的局势,我想,这些讨论,是属于学生自发的。而他们的“自发”,不正是源自于已经养成的学习与讨论习惯,以及鼓励学生所有话题均可自由发表意见的整体氛围吗?
有什么样的学校定位,有怎样的学校风格,就有怎样的学生。美国的大学,可以让学生在忙碌中热爱学校,融入大学,而我国的大学,却让一个个好学生把“混”字挂在嘴边。如果要说差距,这是我国大学与国外名校最大的差距。如何赶上这些名校,国外学生们的感受最深处,也就是我国大学最应该做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8
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教育的十大区别
1、考上大学
美国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好好学习,中国学生为了考上大学而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好好学习。(注:美国大学“宽进严出”;中国大学“严进宽出”)
2、向老师发问
在课堂上,美国学生为了装懂而向老师发问,还认为坐的横七竖八才能更好与老师交流。
中国学生则为了装懂而不向老师发问,还认为坐的端端正正是对老师的尊敬。
3、解题方法
如果老师给出同一道题目:“现在是12点整,时针和分针正好重合,请问要经过多长时间时针和分针才能再次重合?”老师语音刚落,美国学生的反应是不约而同的拨动腕上的手表,用这种其实很聪明的“笨方法”,看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才能再次重合。而在场的中国学生立即拿出纸和笔,埋头列出一大堆公式并开始计算。
4、受教育方式
美国学生的受教育方式是“放羊”,十分轻松,所以他们大多数喜欢异想天开,想象力无比丰富。
中国学生的受教育方式是一种“填鸭”,辛苦的很,题海战术他们不怕,怕就怕那种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因为有的时候,他们确实转不过弯来。
5、数学头脑
美国学生一般不大有数学头脑,不得不长期依赖电子计算器。
中国学生都是数学天才,口算心算水平一流。
如果中国学生告诉美国学生,我们能够不用计算机做四位数的乘除法,甚至能够徒手开平方根,那美国学生看中国学生的眼神,肯定像看见了撒谎的小木偶的长鼻子一样。
6、零用钱
美国学生的父母说:“我们不得不通知你,你这个月的零用钱已经超出预算了。去,把车库打扫一下,把游泳池刷一刷,或把家里打扫一遍,我们就可以在给你一些零用钱。”
中国学生的父母说:“零用钱用完了吗?没钱就自己到抽屉里去拿。”
7、旅游
美国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我已经攒够钱了,我要去旅游了。”
中国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我要去旅游了,请给我一笔钱。”
8、女朋友
美国学生把女朋友带回家自豪的对父母说:“这是我女朋友。”
中国学生面对着自己已经被撬开的日记,看着气急败坏的父母,心虚的说:“我没有早恋·····”
9、新赛车
美国学生喜欢夸耀自己:“瞧,这是我自己组装的新车。”
中国学生喜欢夸耀自己的长辈:“看,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新车。”
10、自己做主
美国学生的父母对他们说:“亲爱的,你已经长成一个男子汉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主,不要老是依赖我们给你提意见。”
中国学生的父母对他们吼到:“放肆!翅膀长硬了是不是?敢把我的话当耳旁风?告诉你,就算你长出胡子,还是我们儿子,还得听我们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国内人太多,也没有发达国家发达,不仅教育,什么都不如发达国家的先进,中国也是个人情社会,制度不行,挂了可以送礼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